早在原始社会,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当时的钟或以木制,或以竹制,或以陶制,铸铁钟定做,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青铜文化的开始,铸铁钟厂,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钟。
铸铁钟的节奏感强,它能表达人们的欢乐喜悦,又可以在生产劳动中协调人们的劳动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齐优美、在练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军威,因而在劳动生产中需要这种乐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阶、音律的认识日渐***,作为乐器的铸铁钟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钟的家族逐渐发展出铙、钲、鎛、铎、铃等种类,它们的杰出代表的将若干个不同振动频率的扁钟组合在一起的编钟。
1981年,南平地区物资局局长张茂贵先生到南平市物资局查工作,在仓库发现作为废铜收购来的一口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铜钟。钟高69厘米,钮高14厘米,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公斤。钟体上部刻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钟体下部刻一周楷书铭文,文为:“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返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2米铸铁钟,岁次辛亥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经鉴定,铜钟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所铸。
***一级郑和铜钟于1981年在南平发现,震撼了世界,郑和铜钟为何会在南平出现?
明宣德六年(1431)元月,郑和受明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船队由南京下关出发,驶抵福建长乐城,等候冬季的东北季风。时郑和年过六旬,回忆历次下西洋的惊涛骇浪以及与海盗作斗争的情景,虽然都安然凯旋,但如今已届高龄,不免心有余悸。因此欲铸一铜钟,祈求保佑“开洋成功”。在何处铸钟呢?从原材料、燃料、技术、交通等几方面考虑,“铜南平”当属先选之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