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南平地区物资局局长张茂贵先生到南平市物资局查工作,在仓库发现作为废铜收购来的一口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铜钟。钟高69厘米,钮高14厘米,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公斤。钟体上部刻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钟体下部刻一周楷书铭文,文为:“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返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经鉴定,铜钟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所铸。
***一级郑和铜钟于1981年在南平发现,震撼了世界,郑和铜钟为何会在南平出现?
明宣德六年(1431)元月,郑和受明宣宗之命,第七次下西洋。船队由南京下关出发,驶抵福建长乐城,等候冬季的东北季风。时郑和年过六旬,回忆历次下西洋的惊涛骇浪以及与海盗作斗争的情景,虽然都安然凯旋,但如今已届高龄,不免心有余悸。因此欲铸一铜钟,祈求保佑“开洋成功”。在何处铸钟呢?从原材料、燃料、技术、交通等几方面考虑,“铜南平”当属先选之地。
铜钟加工的价值:
一、古代铸造的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因此,铜钟加工不仅在文字发展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同时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高超技术。
二、中国是铜钟加工的故乡,流传于世、难以尽数的古铜钟作为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研究中国的断代史、礼乐制度、思想史、音乐史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由于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之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