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绝·赠水族水书学者韦世方
序:韦世方从事水族文化研究,参与水书《寿寅卷》、《金堂卷》、《日历卷》等近十个卷本的翻译、注音和修稿。编撰《水书常用字典》。3、制外范把细泥敷在蜡模上做外范,各块都要均匀填实,以保证铸型轮廓和花纹的清晰,又在细泥外敷上一层粗泥料以增加强度.制范时注意在鼓面中心太阳光体处留出浇口,在蛙的眼位穿出气孔,在足沿留出蜡口,使外范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完整铸范。参与《中国水族宝典》、《民族文化进校园小读本》、《水族百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贵州民族文化大观?水族卷》的译注或有关篇章的撰写。
木楼青瓦小窗台,明月掌灯书卷开。
万壑千岩留不住,乘风破浪出山来。
2、七绝·赠水族教师杨昌盛
序:杨昌盛是一名秀的中学教师。为弘扬水族民族文化,他创办了“月亮山文学部落”网站,并创作了大量古典诗词,在网站上和国内多家诗词刊物上发表。
殷勤相约水乡行,不惜倾囊招远朋。
吟就诗文何处写,家山点亮一明灯。
3、七绝·赠黔湘诸位诗朋文友
序:这次借过水族端节之机会,黔湘诗朋文友相聚三都,余为年长者。
日薄西山无别求,水乡有幸识荆州。
滥竽尚可偷充数,老朽何妨试展喉。
铜鼓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因其具有的特殊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铜鼓文化曾在南方各少数民族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在历史发展演进和文化生态改变的现实环境下,铜鼓文化也呈现 出日渐衰微的局面,其原有的历史使命逐渐,生存空间不断缩小,传统的保护模式已不足以实现传承发展的目的。2、翻外范先在泥模型鼓表面涂以牛油,防止粘连,然后分块(面范一块、身范二块或面范一块、身范四块)敷以细泥料和掺加草盘、麻丝等的粗泥料,形成外范,在外范上按设计留好浇口,拆开外范后在范面刻印花纹。基于目前的发展现状,应实施开发式保护策略,以期更好地保护铜鼓文化。铜鼓多在欢乐和喜庆的场面中出现,但过去在苗族和瑶族的--活动中敲击铜鼓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生活在我国广西北部山区的瑶族同胞至今在送葬之前还几天几夜连续不断地敲击铜鼓:铜鼓声音宏亮、深沉,鼓声可以把死人离开人间的不幸消息传到很远的村寨,以便他的亲友赶来参加葬礼。敲击铜鼓亦可召唤前来护祐死者的,使他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敲击铜鼓伴随歌舞,常常与祈年禳灾等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现代的的人们都追求美,美从何来?艺术。铜雕也是一种艺术,自青铜器的出现,我国就开始铜雕艺术的探索。铜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乎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史。我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原始社会解体时期就进入了青铜时代。北流型、灵山型.大多数冷水冲型浇口设在鼓侧的范缝上,缝隙式浇注,使青铜台金熔液沿着铸型自下而上通过缝隙浇口由两面注人型腔,液流乎稳,充填迅速。人类在寻找石器时认识了矿石,在烧制陶器时初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原始的冶铜术为古代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冶金技术的发展又为运用青铜制造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金属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唐县进忠铜雕***铸造各种铜雕工艺品。欢迎各界人士来厂参观订货!!
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铜鼓大小、轻重不一,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