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在古代常用于***中指挥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该铜鼓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韦启参兄弟俩设计制作。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2016年1月10日,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韦启参兄弟俩设计制作的一面直径4.2米、高2.6米、重达7吨的巨大铜鼓,是[1] 目前世界大铜鼓铜鼓形状像圆鼓,有各式图案,有的铜鼓上还有蟾蜍图案(越人崇拜蛙)。铜鼓的直径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至今中国出土的铜鼓有一千五百多个。在东南亚各地(老挝)也发现二百多个铜鼓,泰国民间收藏和出土的则有上千个。“铜鼓”一词***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出征交趾,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制作铜鼓的以百越中的骆越为多,即是黎族与壮族。铜鼓的装饰花纹,常见以下几种:太阳纹是铜鼓***普遍的鼓面中心饰纹,它有两种表现形式,滇系的太阳纹光芒呈长的锐角,而粤系的太阳纹光芒则细长如针。上述几个问题中,***核心的问题是鼓壁太厚,其它不足皆因此而产生。蛙纹是***富特色的一种装饰,均作立体浮雕状,有四只、五只、六只不等。这些蛙有的全部面向鼓心,有的背向鼓心,有的向一个方向旋转。***有趣味的是叠蛙,也称累蹲蛙,大蛙背上蹲小蛙,有多达三四层的。鹭鸟纹:鸟头有大的羽冠,作飞翔状,姿态优美。此外,还有舞蹈纹、竞渡纹等。
铜鼓不但是一种乐器和重器,而且是一种装饰图案丰富多彩的艺术品。铜鼓上的各种图案,形象地反映了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意识。因此,有的人说,铜鼓图案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民族历史教科书。
铜鼓表面装饰***普遍的是几何纹饰,以***单纯的点、线以及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为基本要素,按照美的法则构成各种图案。为弘扬水族民族文化,他创办了“月亮山文学部落”网站,并创作了大量古典诗词,在网站上和国内多家诗词刊物上发表。有的几何纹样,充当主体纹饰,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有的组成丰富多彩的几何纹带,作为边饰,起着陪衬烘托、美化主体纹样的作用。***常见的几何纹是云纹、雷纹、水波纹、席纹、钱纹、栉纹、三角齿纹、细方格纹、羽状纹、网格纹、菱形纹、圆圈纹、同心圆圈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