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念没有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是一场久战,这就决定了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一刻都不能停下来。我们需要把垃圾分类写进相关******甚至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分类的配套不够到位
在街头、公园、商场和地铁站内,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但设置不统一:分类标识不清晰,颜色分不明显,左右桶类别不固定……对推广垃圾分类没有实质帮助。
对分类没有奖罚措施
对于一些垃圾分类做好的市民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制度化、系统化的奖励措施,比如可以给予一定幅度的减税优惠等等,用实实在在的实惠让更多的民众投入到垃圾分类当中。
加大对全民相关教育
不仅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教育体系当中,更需要对成年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只有长期教育才能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生活中的陋习。
为什么不把楼道原有的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目前大部分小区楼道面积小,按广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分为:可回收物、有机易腐垃圾(厨余垃圾、瓜果等)、其他垃圾、***垃圾四类,至少需摆放4个垃圾桶。
按此标准实行分类,到时楼道空间更小,还可能占用消防通道,违反相关防火管理规则。
而且,桶数增多,垃圾袋也会成倍增加,清洁人员需求量提高,成本将大幅增加。
另外,即便在楼道设置垃圾分类桶,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难以让居民准确分类投放。
一纸政令,中国上海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运动。
有人说,这推进了中国现代文明的进程。
在科学、民主、法制、公平等现代的宏大叙事中,终于有了垃圾的一席之地。
这场迟到的文明在非上海籍人士看来像“吐槽大会”一般精彩。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在从小刻在我们内心的行为标语下,我们都想成为拎得清的上海人。
为支持环保大业,有觉悟的国人满是“搞事情”的热情。振臂一呼:我们要在垃圾分类上弯道超车,赶日超欧!
于是出现了一批热情又较真的社区角色:垃圾分拣工兢兢业业,居委会大妈火眼金睛,小哥开拓了新业务。风里雨里,垃圾桶旁等你。
在时间轮加速前进的魔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成本的垃圾分类业务着实让不少人叫苦不迭,人类迷惑行为层出不穷。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