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青铜器常自铭为'宝尊'、'宝鼎',这表明青铜器一直是被视为尊贵的宝物,汉代即将青铜器的出土视为'祥瑞'之兆。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因得鼎汾水之上',竟将年号改为'元鼎'。从汉武帝把铜鼎奉为神物这一历史件算起,安徽铜鼎,中国人收藏青铜器的历史已长达二千余年。
北宋以来,文人雅士对青铜器的研究、搜集和玩赏渐成风气,一门新的学问,即所谓的'金石学'从此开始成形,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即是宋代有名的金石学家。中国人对青铜器的研究偏重于考古、历史、古文字等多门学科的著录与考证,铜鼎铜圆鼎,而西方及日本等国收藏和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则侧重于形制、纹饰等美学价值方面,有关***及其著述均有极高的水准。
1983年4月18日在墩上乡中铺村杨冲出土。平沿外折,双立耳微向外撇,圆底,兽蹄足,鼎高58.5厘米,口径29.4厘米,腹径11.5厘米,重6.2公斤,耳内面饰窃曲纹,外饰两周空心连珠纹,腹部饰一周窃曲纹,通体蜡光







铜鼎腹围铸阳文寿字为数一百,底有“宣德年制”楷书。盖顶透 铜鼎腹围铸阳文寿字为数一百,底有“宣德年制”楷书。盖顶透雕10个寿字,间以透雕夔龙。顶上祥云中涌起四龙抢珠,正面铸万字,铜鼎,背面铸寿字,均透雕。龙珠及万寿字均鎏金。雕10个寿字,间以透雕夔龙。顶上祥云中涌起四龙抢珠,正面铸万字,背面铸寿字,均透雕。龙珠及万寿字均鎏金。
双层底方鼎是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商墓中的一件形制独特的青铜珍品。通高27厘米,长21.4厘米。铜鼎口呈长方形,斜折沿成台阶状,诚信铜鼎,铜鼎口上的立耳略微外撇。鼎突出的是双层平底,铜鼎大小号,中部为4.5厘米高的夹层。铜鼎正面中部偏下有一可启动的小门,可能为置炭火之处。这种形制独特的铜鼎发现。铜鼎身周边采用边缘图案的组合形式,宽线条装饰外卷角兽面纹及单行式目纹。深刻的宽线条,显得粗放有力。铜鼎腹***留一长方形素面纹。鼎足各施兽面纹,足下端各饰两道弦纹,圆柱足上部略粗而中空,撑立稳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