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膜过滤的因素
(1)过滤温度。高温可以降低水的黏度,提高传质效率,增加水的透过通量,因此,可以在膜材料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过滤温度。
(2)过滤压力。过滤压力除了克服通过膜的阻力外,还要克服水流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在达到临界压力之前,膜的通量与过滤压力成正比,为了实现***大的总产水量,应控制过滤压力接近临界压力。
(3)流速。加快平行于膜面的水流速度,可以减缓浓差极化,提高膜通量,但会增加能耗,一般将平行流速控制在1~3m/s。
(4)运行周期和膜的清洗。随着过滤的不断进行,膜的通量逐步下降,当通量达到某一***低数值时,必须进行清洗以***通量,这段时间成为一个运行周期。适当缩短运行周期,可以增加总的产水量,但会缩短膜的使用寿命,而且运行周期的长短与清洗的效果有关。
(5)进水浓度和预处理。进水浓度越大,越容易形成浓差极化。为了保证膜过滤的正常进行,必须限制进水浓度,即在必要的情况下对进水进行充分的预处理,有时在进膜过滤装置之前还要根据不同的膜设置5~200μm不等的保安过滤器。
水解酸化法的优点:
(1)池体不需要密闭,也不需要三相分离器,运行管理方便简单;
(2)大分子有机物经水解酸化后,生成小分子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好,即水解酸化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时间和处理能耗;
(3)水解酸化属于厌氧处理的前期,没有达到厌氧发酵的***终阶段,因而出水中也就没有厌氧发酵所产生的难闻气味,改善了污水处理厂的环境;
(4)水解酸化反应所需时间较短,因此所需构筑物体积很小,一般与初沉池相当,可节约基建***;
(5)水解酸化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较好,而且产生的剩余污泥很少,实现了污泥、污水一次处理,具有硝化池的部分功能。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标准分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根据受纳水体的不同,将污水排放标准分为三个等级:
(1)排入GB 3838中III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去除外)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排入GB 3838中IV、V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4)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1)和(2)的规定;
(5)GB 3838中I、II类水域和III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