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各地习俗有:
1、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万寿公墓,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万寿园公墓,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2、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3、陕西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廊坊***,可以治心疼。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不能尽孝,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就等于精神支柱的崩塌。中国这个千年礼仪之邦,对于人生的这一终环节,素来十分重视。在孟子的理想社会图景中,有一项内容,是“使民***送死无憾”。送死,是说后辈送前辈,在孟子心中将之提高到与***一样的地位。同时,送死也是顺死,是较为安详平和的死,像中国人经常说的“喜丧”指的就是顺死。死有不及成年而亡的,是为夭亡,有遭受横祸而亡的,是为横死;有寿终正寝的,有终于故土的,也有客死他乡的……人有幸有不幸因此,在华夏文明传统中,生者不但不与死者割断联系,相反却以各种方式极力保持和死者的联系,这在民间葬礼的很多习俗中有很多表现。比如,中国人的孝道观念中极为强调血脉延续的意义,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河南孟县民间的丧礼中即有这样的习俗:入棺后,要给死者盖上大红被子,然后从被子的尾端横剪一条交给儿媳,廊坊万寿园公墓,据说这可以传后代、续香火。
新骨灰楼建成容纳骨灰12万具 2009年4月20日,本市通过天津市殡仪馆采取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在现址内进行改扩建,殡仪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133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100平方米,总***1.9亿元。设计骨灰存放量12万具,总***4750万元的一期工程扩建骨灰寄存楼项目破土动工,占地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1902平方米,其中骨灰安放室7000余平方米。去年年底主体完工并于昨天宣布正式投入使用。 大楼设计为三层,新的骨灰安放室宽敞明亮,共22间;骨灰安放格位10层,分为普通单葬、合葬格位以及智能单葬、合葬格位四种基本安放形式,预计将容纳骨灰盒11万具左右,另外,大楼还预留了豪华型安放室。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