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大钟有三种类别,唐朝时期的“平直形”钟口铜钟,唐宋时期的“浅波形”钟口铜钟,以及明清时期的“喇叭形”钟口铜钟。明清时期大钟的钟壁在钟口处都有外扩,呈现出所谓的“喇叭形”;铜钟的壁厚,由唐钟的均匀分布,演变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厚,避免了早期大钟重击易裂的缺点。
钟有 特钟和 编钟之别,特别人的钟叫特钟,能单独的悬在架上。成组依大小次序悬在一个架上的是编钟,大小和它的高低音有关系,有的十六个为一组。现存的钟有 西周初期以至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较盛行。钟用木槌敲击演奏,考古发现的编钟,有槌同时出土。
钟楼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钟通高7.02米,直径3.40米,重约63吨,为目前我国发现重的铜钟。钟楼正南为一座与围墙相连的三联大门,中门内为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重建钟楼碑一通,螭首方座,碑首题额《御制重建钟楼碑记》,碑阳为经筵讲官户部尚书梁诗正奉敕敬书碑文,碑阴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京兆尹薛笃弼书的《京兆通俗教育馆记》碑文。
在苏州市***相关部门主持与社会各界赞助下,2008年新种铸成。大钟为仿唐式铜钟,通高8.5米,钟底裙边直径5.188米,总重量108吨。钟面铭文为《大乘妙法莲华经》全文,计7万余字。大钟高高悬挂于寒山寺对面新建钟楼碑院中三层钟楼的桁梁上。钟口离地不足半米。这口新钟无论通高、直径还是总重量,都远远超过北京永乐大钟和南京大钟亭铜钟,当之无愧堪称中华佛钟。古钟造型宏大庄严,静穆而不失秀美,可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走进钟楼,仰望巍巍大钟,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几位大发少年狂态的老兄,忍不住揎拳捋袖,撞起了大钟,钟声浑厚悠远,给人以震撼之感。与一般小体量的铜钟发声迥然不同。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