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时期一直用陶范铸铜,除陶范能保持较高的铸造温度外,还能翻制出精细的花纹,这保证了青铜器皿的良好外形。而商代后期的分铸法对青铜器的繁多的外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大型铜雕塑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司母戊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重的青铜器,其腹部铸有“司(后)母戊”3字。春秋中期以后失蜡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产生,使大型铜雕塑技术由单一性转为多样化,这其中包括了浑铸,锻造,蜡铸,分铸及各种焊接铸造法,这不同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利用,因此这一时期的铸铜技术真正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充分产生了各种精美青铜物品,为以后铁器的产生和熔炼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铸造技术
铜器均采用整体翻砂方法铸造。铜爵是由2块腹范、1块□范、1块底范和1块芯座合范浇铸的。除能够铸造大型器物外,已能用分铸的方法,将一些器物的附件预先铸好,再和主件铸接在一起,例如鼎的足儿就是另行铸造的。
兴悦铜雕铸造技术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如司母戊方鼎的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造的,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砂、浇铸而成,
根据其体积和重量估计,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公斤以上,冶铸时必须有较大的熔铜炉,且有可能采用经地槽流注的方法进行浇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