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与模具的材质紧密相关。 好的压铸 模具制造材料一般有以下特点:良好的切削性和锻造性;高的耐磨、 耐蚀性能;在高温下高强度、 高红硬性、 抗高温氧化性、 抗冲击韧度 和回火稳定性;良好的导热性和性;热膨胀系数小;较小热处 理变形率和好的淬透性。
我国过去普遍使用3Cr2W8V热作模具钢,压铸模寿命为5万模 次左右。 90年代引进H13热作模具钢,所生产的压铸模使用寿命可 达15~20万模次,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压铸模材料。 3Cr2W8V热作模 具钢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耐冷热疲劳性良好,且有较好的淬透性, 但是韧性和塑性较差,使用寿命不长,且合金度高,成本高。并且H13在中 温(~600℃)下的综合性能好,淬透性高(在空气中即能淬硬),热处理 变形率较低,其性能及使用寿命高于3Cr2W8V。
天津压铸模具厂家为您介绍关于压铸模具方面的小知识!
通过对压铸模具可表面进行严谨和合理的技术处理,其性能和 寿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压铸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 大类:传统热处理工艺改进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如表面激光处理技 术;涂镀技术。
传统热处理工艺改进技术。 传统的压铸模具热处理工艺是淬 火-回火,所谓的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是将淬火-回火与*** 的表面处理工艺相结合。 如NQN(即碳氮共渗-淬火-碳氮共渗复合 强化),模具表面硬度更高,内部强度增加、 渗层硬度梯度合理、 回火 稳定性和耐蚀性提高,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大幅提高。
化学转化
将压铸模具部件放入一定的化学溶液介质中,使其表面形成钝性化合物膜层,以提高压铸模具表面的性能。工程上常用的钝性化合物膜层主要有铬酸盐钝化膜、磷酸盐钝化膜、草酸盐钝化膜、压铸模具部件表面的发蓝等。另外,工程应用中常常将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工艺(磨光、抛光、滚光等)及表面着色等也归于化学转化这一类表面改性工艺。
金属电化学沉积技术
金属电化学沉积是指用电化学方法在压铸模具部件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金属镀层、合金镀层或复合镀层的技术,也称为电镀技术。用电镀方法可以在亚目模具部件表面制备出功能各异的多种镀层。
防锈技术
金属在环境介质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或电化学变化称为金属腐蚀,俗称生锈或锈蚀。防锈金属是防止金属在制造加工、搬运、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遭受腐蚀的技术。
热浸镀层技术
热浸镀层技术又称为热镀,是将被镀金属材料浸于熔点较低的其他液态金属或合金中形成镀层的工艺技术。热浸镀层技术的特点是在基体金属与镀层金属之间形成一个合金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