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在10000年-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西从山西省北到黑龙江省,在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苑内一群,约200-300头野生的麋鹿。野生的麋鹿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
史料记录: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猎的对象,也是***仪式中的重要祭物。《孟子》中记述,“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证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骑射的***把野生麋鹿从黄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子孙们骑马射杀。野生麋鹿逐渐走向***。到清朝初年,中国已只有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 麋鹿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仅是先民捕狩的对象,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
象形字。“鹿”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字形像鹿,角、头、身、足、尾具备(图1-3)。虽然各个阶段都有一些省变字形出现,但该字发展脉络仍然十分清楚。甲骨文和金文(图4、5)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描画的都是一只头朝左,尾朝右的鹿,鹿头上朝上的是雄鹿美丽的***,下面是鹿身、鹿尾、鹿脚,形象而好看。小篆(图9)经过篆化虽然不像鹿了,但其上的“山”形仍然表现出了独特的***,其下表现出了鹿脚。隶楷阶段的变化就是原像鹿足的部分与身体分离,变成了比形,从而使整字象形意味大减。
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征(仅驯鹿Rangifer tarandus雌雄皆有角),其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的影响。 麋鹿俗称“四不像”,一直是大兴区南海子的“土著居民”,8月24日是它回归祖国33周年的日子,可喜可贺。麋鹿跑得快、游得快,又善于爬冰卧雪,是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让它参与北京冬奥吉祥物的征集,太有意义了,非常赞成。麋鹿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
关于麋鹿的艺术品更是不胜枚举。在古代,一些有钱人家用麋鹿素描线条作为房屋瓦当图案,以表达自己期盼安宁、兴旺和吉祥的良好愿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