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礼仪
喝酒礼仪渗透文化底蕴,酒种和地域不同,礼数都略有不同。喝酒要注意酒种不同,斟酒量也不相同,像白酒要敬9分满,所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为了方便客人端杯,白酒以9分满为敬。千万别倒半杯,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而倒红酒一般是1/3或2/3为宜,不能超过1/2,啤酒则以3/4为宜,不同的酒,斟酒礼仪不同。
喝酒常识中与长辈或***一起喝酒,一定要注意杯要低过长辈和***,不能高举。与平辈喝酒则可平举杯中酒。敬酒也要先敬主宾,做到主次分明,不能宣宾夺主。喝白酒以品为主,品酒才是饮酒之道。喝酒时要注意,言谈要得体,俗话说酒品看人品,如果酒品不好,人品也会被否认掉。
酒的起源酒的来历
1、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早的***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柞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2、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以朱芳圃编《甲骨学》下册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见;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复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丰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史书所载,斑斑可考。(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
3、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酒文化又是什么
那么回到具体“人”的角度,这种酒文化又是什么呢?古代有个叫淳于髡的人,精辟的总结了作为个体的酒文化。姑且录《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如下: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在旁,御使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月卺],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 ,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席,履舄交错 ,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欢,能饮一石。”
酒文化真的是文化吗?
任何在社会流通的事和物,只要有相应的群体去参与,随着时间的沉淀,就会产生相应的文化;
酒是我们生活中非常活跃的一件事和物;
作为物,酒的体量非常大,受众群体遍布每个角落;
作为事,酒是我们家人朋友愉悦的生活方式之一;
作为你字面上的意思,我有话要说,你所理解的酒文化片面的认为酒是人情社会社交的必备,成了利益的产物,利益之下酒的文化是扭曲的。是这个社会发展中难免会存在的污垢;
真正的酒文化是源自生活,李白的酒后吟诗,家人朋友间的愉悦碰杯,中国白酒的千年传承,酒知识的传播,都体现了酒文化的意义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