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污泥接种量为11。5kgVSS/m3(按反应区容积计算)
对接种污泥的量,有学者研究认为,厌氧污泥接种量为11。5kgVSS/m3(按反应区容积计算)左右时,对于迅速培养出厌氧颗粒污泥是合适的。启动方式:采用低浓度进水,结合逐步提高水力负荷的启动方式有利于污泥颗粒化。这是因为低浓度进水可以有效避免***性生化物质的过度积累,同时较高的水力负荷可加强水力筛分作用。
水力负荷这是重要的一条,需要循序渐进
水力负荷这是重要的一条,需要循序渐进。水力负荷太低,会导致大量分散污泥过度生长,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甚至会导致污泥膨胀。但水力负荷过大,会对颗粒污泥造成剪切并会剥落未聚集细胞体的胞外多糖粘滞层而阻碍粘附聚集。因此,在启动初期,应采用较小的水力负荷(0。05-0。1m3/㎡?h)使絮体污泥能够相互粘结,向集团化生长,有利于形成颗粒污泥的初生体。
厌氧颗粒污泥的生长条件
厌氧颗粒污泥的生长条件:在厌氧反应器的运行中,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厌氧反应器跑泥或者不长泥,有些时候厌氧颗粒污泥流失过多,甚至需要重新采购颗粒污泥。采用低浓度进水,结合逐步提高水力负荷的启动方式有利于污泥颗粒化。这是因为低浓度进水可以有效避免***性生化物质的过度积累,同时较高的水力负荷可加强水力筛分作用。厌氧污泥应该是统称,可以是悬浮的絮状污泥,附着在固体上的生物膜污泥或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
有文献报道在使用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处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应器内pH值范围应控制在产甲1烷菌适的范围内(6。8-7。2)。由于不同性质的废水有不同的pH值,为了保证反应器内pH值的稳定,防止酸积累而产生的对产甲1烷菌的***,可采用向废水中添加化学***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