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属表面上磷酸盐的沉淀,磷化反应也随之减慢,当整个表面被磷化膜全部覆盖后,磷化过程结束。磷渣的主要成分FePO4,磷化膜的主要成分是Me3(PO4)2、H2O,也有少量的氧化铁和FePO4。根据单位面积膜层质量(g/m2)可分为重量级、次重量级、轻量级、次轻量级4种。通常膜薄附着力好,而膜厚耐蚀性好。涂装前处理所需膜层为0.5-7.5g/m2,一般锌系磷化膜控制为1~4.5g/m2,铁系磷化膜控制为0.2~1g/m2,与粉末涂料配套时磷化膜控制为1~3g/m2。磷化处理温度为80~90℃。优点是配方简单,磷化速度快,磷化膜的耐蚀性、硬度及耐热性较高。缺点是能耗大,沉渣多,成本高,且磷化膜较厚且粗糙,一般不作为涂装前的磷化。
特别是涂漆前打底用磷化还要求作表面调整,使金属表面具备一定的“活性”,才能获得均匀、细致、密实的磷化膜,达到提高漆膜附着力和耐腐蚀性的要求。因此,磷化前处理是获得高质量磷化膜的基础。磷化处理温度为35~55℃。低温磷化成膜的动力主要依靠促进剂,形成的磷化膜薄而致密,光滑平整,综合成本较低,是目前涂装底层处理的主要技术。如果***中含有时,应加入 0.1~0.2 g/L***钠将去除。磷酸酸洗一般使用浓度为10%~40%,处理温度可从常温到80 ℃,不会产生Cl-、SO42-腐蚀性残留物,但成本较高,酸洗速度较慢。也可采用盐酸-***混合酸、磷酸-柠檬酸混合酸。
提高耐蚀性。磷化膜虽薄,但由于它是一层非金属的不导电隔离层,能使金属工件表面的导体转变为不良导体,***金属工件表面微电池的形成,进而有效阻止涂膜的腐蚀。工件的尺寸大小和结构状态会影响加工效果。例如对于低精度的孔加工采用拉削、铰削、镗削和磨削等加工方法都可。但是箱体上的孔一般不用拉或磨,而常常采用铰孔和镗孔。直径过大的孔加工不宜采用钻、扩、铰。企业自身的加工环境也是影响工件表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手段不断引进新技术,对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挖掘企业潜力提高工艺水平。
各种除锈方法中,酸洗除锈是应用Z为广泛的方法。酸洗中使用Z为常见的是盐酸、***、磷酸。盐酸酸洗不宜超过45 ℃,使用浓度为10%~45%。***适合的温度为50~80 ℃,使用浓度为10%~25%。一般情况下,磷化处理要求工件表面应是洁净的金属表面(二合一、三合一、四合一例外)。工件在磷化前必须进行除油脂、锈蚀物、氧化皮以及表面调整等预处理。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