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麻面 1 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缺浆、起砂、掉皮的缺陷,表现为构件外表呈现质地酥松的凹点,其面积不大(小于或等于0.5m2)、深度不深(小于或等于5mm)、且无钢筋现象。这种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湿润不够、支架不严、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排出以后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3)模板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避免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拼缝处应当正确地进行密封,确保不会发生漏浆。 (4)仔细地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操作,避免振捣不实和过分振捣。新的一层混凝土在深度上应当全部振捣到位,振捣点的距离应当保证每一处混凝土不会被遗漏。
7、孔洞修复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BY60灌浆料仔细浇灌、捣实。
8、裂缝修复
(1)早期塑性收缩裂缝:表面砼特别是大面积砼加强二次抹面或多次抹面,特别是初凝后终凝前的抹面,能有效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并注意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2)干缩裂缝:根据规范要求,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一般采取人工浇水自然***,浇水时间7~14天,浇水频率以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准。如能采取覆盖塑料薄膜、湿麻袋、湿草袋、喷洒养护剂等方法养护,则可基本消除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一般不需处理。但裂缝大于0.2mm时,应采用1:2聚合物砂浆嵌缝修补或灌浆处理。
修补材料
由于混凝土的颜色、纹理多样,以及固化状态一直在变化,所以导致修复过程可能会很困难。如果要隐藏修补的痕迹,可以购买市售的修补材料,或者自主研发修补混合物。
此外,要收集好生产作业中使用的附加材料的相关样本并保存,样本的大小取决于修复工作量和维修可能性的大小,至少应提供200 磅的样品,可以将其收集在干净的、带盖子的桶中,以保护样品免受污染。如果材料来源发生变化,应该收集另一个样本,还要保持所有材料的标签清晰。
二、裂缝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