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缺棱掉角
形成的原因是指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产生的原因如下: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造成棱角处混凝土失水或水化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受损;拆模或抽芯过早,混凝土尚未监建立足够强度,致使棱角受损;起吊、运输时对构件保护不好,造成边角部分局部脱落、劈裂受损等。
压力注胶法操作步骤如下: 在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以及裂缝贯穿处,当缝隙小于1mm 时埋设的灌浆泵间距为350~500mm,当缝隙大于1mm 时,为500~1000mm。 埋设时,先在灌浆嘴(盒、泵)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mm 的环氧胶泥(封缝胶)将灌浆的进浆口骑缝粘贴在预***置上。封缝采用封缝胶,先在裂缝两侧(宽20~30mm)涂一层环氧树脂基液,后抹一层厚1mm 左右、宽20~30mm 的封缝胶。抹胶泥时应防止产生小孔和气泡,要挂平整,保证封闭可靠。 裂缝封闭厚应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密闭效果。试漏需待封缝胶泥有一定强度时进行。试漏前沿裂缝涂衣层肥皂水,从灌浆口通入压缩空气,凡漏气处,应予以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 灌浆采用CBFR-A/B 型裂缝修补胶,根据裂缝区域大小,可采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在一条裂缝上灌浆可由一端到另一端。 灌浆时压力应逐渐升高,然后防止骤然加压,达到规定压力后,保持压力稳定,以满足灌浆要求,待下一个排气孔出浆时立即停止对灌浆泵的压力待缝内浆液达到初凝而不外流时,可拆下灌浆嘴,再用封缝胶的灌浆液把灌浆嘴处抹平封口。 灌浆结束后,应检查补果和质量,发现缺陷应及时补救,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缺陷的防治措施
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非活性骨料,选用级配优良、含泥量低的砂、石骨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合理分层、分块、分缝措施。科学确定配合比,掺和减水剂,控制水泥用量,减小水化热。浇筑时加强振捣,提高密实度,可采用二次振捣。及时抹压表面,加强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安排合理的拆模时间及顺序。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常碰到混凝凝土建造上有凹坑,碰到这种问题,我们该如何快速修补,混凝土修补公司的小编总结一下我们经常用到的混凝土修补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混凝土修补掉角的方法,要是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也能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也能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所谓修补后留下来的痕迹,其实主要就是指的修补后与原来混凝土墙面之间的色差。墙面发生病害后,很多人之所以不想对其进行修复,主要原因并不是不想花资金来修复它,而是担心修补后,墙面上会留下严重的修补色差,而且修补后的墙面强度也不如原来的墙面强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于病害墙面修补的意义就不大了,还会造成资金的浪费。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病害修补好并且还不让其留下明显的色差呢?下面混凝土修补公司就来给大家介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