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较大、深度较深,需要支模的 ,不是同时浇筑的混凝土,肯定有点色差,如果色差不大,可以接受,就不要再处理了,做到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如果色差较大,刷一点,进行脱色处理。注意:一般的化学商店或者在里面有,涂刷采用刷子,不要沾手。
做到完全看不出来也不现实,但通过实践的检验,以下方法,效果是好的:
首先,用商混站同配比的混凝土,同样的原材料,做出来的混凝土颜色差别是小的。(记住这里不要嫌麻烦,找商混站拿原材料)
但是,同配合比是不可能的,因为修补混凝土需要比原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那么,就剩下一条,同样的原材料。
混凝土麻面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缺浆、起砂、掉皮的缺陷,表现为构件外表呈现质地酥松的凹点,其面积不大(小于或等于0.5m2)、深度不深(小于或等于5mm)、且无钢筋现象。这种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湿润不够、支架不严、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排出以后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处理缺损厚度在5mm以下的情况可以,可以使用工程师A2耐久性薄层修补料进行面层修复。5mm以上的情况可以使用工程师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修补。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处,还需要进行界面处理,预防后期空鼓以及表面脱落等危害发生。
露筋
露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架立筋、分布筋、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在混凝土梁和柱的结构上,任何一根主筋的单处露筋长度不大于10cm,累计不大于20cm的,可以进行修复,但梁端主筋锚固区不允许有露筋。在混凝土墙和板的结构上,任何一处露筋长度不大于20cm,累计不大于40cm的,同样可以进行修复。露筋缺陷超过上述范围时,应做结构检测和结构鉴定。
原因分析
下述原因分析,不仅仅是某一个原因的单独作用,往往是两种或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钢筋骨架放偏,没有钢筋垫块或垫块数量放置不够,位置不正确,致使钢筋紧贴模板而外露。
粗骨料粒径大于钢筋间距,或者杂物在钢筋骨架中被搁住,同时又混凝土漏振,形成严重蜂窝和孔洞而使钢筋外露。
(3)混凝土泵管、振动棒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或振动器碰触钢筋,引起钢筋变形位移而外露。
锚固法:以钢锚栓沿混凝土裂缝以一定的距离将裂缝锚紧,该法多用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补强加固,既以***结构承载为目的的修补工程。锚栓孔需用机构事先钻好,待锚栓锚固之后,再用树脂砂浆将栓孔密封。
连接部位缺陷
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外观质量缺陷。竖向构件主要有墙、柱,水平构件主要有梁、板、台等。在它们的连接部位出现质量缺陷危害大的是前述的夹渣、缝隙,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烂根”、“烂脖子”、“缩颈”等
原因分析
“烂根”一般指墙、柱与本层楼面板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楼层层高较大时更容易出现此种情况。产生原因是,垃圾杂物聚集在柱跟或墙底,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柱墙较高振动器振捣不到,模板漏浆严重,筑前没有浇灌足够50mm厚聚合物砂浆等。
“烂脖子”、一般指墙、柱与上层梁板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产生原因是,节点部位钢筋较密混凝土被卡住,漏振,浇注顺序错误,柱头堆积垃圾杂物等。
“缩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柱头或柱跟模板严重偏位凹进,使得柱子与梁板连接处截面变小;另一种是柱头或柱跟留钢筋偏位,钢筋保护层过大,混凝土承压面积减小。产生原因是,模板安装不牢固,模板刚度差,在预留钢筋上部未绑扎稳固环箍或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破碎掉落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