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
1936年意大利人Caboni早提出了阳极氧化膜的电解着色技术,德国人Elssner 进一步改进了这个方法,在1940 年申请了。这使电解着色工艺成为工艺化的基础。但是当时正处于第二次的纷乱之中,而后的混乱也使这项工艺发明被忽略了相当一段时间。 电解着色的工业化1960 年浅田太平改进并注册了电解着色。该的特征是,利用交流电为电源,着色溶液采用Co、Ni、Cu、Ag、Se 的盐类,以及他们的含氧盐作为主成分。浅田已经明确鉴别出电解着色工艺过程的几个阶段。包括金属离子进入阳极氧化膜的微孔中,由于电解还原转化成着色的物质等。技术转让权由ALCAN公司获得,通过它所属的铝实验室有限公司以高标名称Anolok-1 向全世界很多***转让推广这个技术,从此二次电解着色法得到普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的10年间掀起了电解着色法的研究高潮,每年有数百篇的文献被发表,研究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上几乎所有的可溶性金属盐。一般每个系列还要跟有三位,每个位上要有数字或者字母,含义是:第二位数表示受控杂质个数。
铝锭的含义
铝锭 编辑铝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排在第三位。铝的密度较小,仅为铁的34.61%、铜的30.33%,因此又被称作轻金属。铝是世界上产量和用量都仅次于钢铁的有色金属。铝的密度只有2.7103g/cm3,约为钢、铜或黄铜密度的1/3左右。由于铝的材质轻,因此常用于制造汽车、火车、地铁、船舶、飞机、火箭、飞船等交通工具,以减轻自重增加装载量。主要是通过在多孔膜微孔中填充荧光物质来制备光电元件,采用浸泡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多孔膜内引入Tb3+制得的功能化膜,在外加电场的作用发出绿色光。以铝或铝合金制品为阳极,置于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通电处理,
?利用电解作用使
其表面形成氧化铝薄膜的过程
,?
称为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经过阳极氧化处理,铝表面能生成几个微米———几百个微米的氧化膜。比起铝合金的天然
氧化膜,其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一、表面预处理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加工的铝材及制品,表面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污垢和缺
陷,如灰尘、金属氧化物(天然的或高温下形成的氧
化铝薄膜)、残留油污、沥
青标志、人工搬运手印(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含氮的化合物)、焊接熔剂以及腐
蚀盐类、金属毛刺、轻微的划擦伤等。因此在氧化处理之
?前,用化学和物理的
方法对制品表面进行必要的清洗,
使其纯净的金属基体,以利氧化着色顺利
进行,从而获得与基体结合牢固、色泽和厚度都满足要求且具有
?耐蚀、耐
磨、耐侯等良好性能的人工膜。
(一)脱脂
铝及铝合金表面脱脂有溶剂脱脂、
表面活性剂脱脂、
碱性溶液脱脂、酸性溶
液脱脂、电解脱脂、乳化脱脂。几种脱脂方法及主要工艺列于表
-1。在这些方法
中,以碱性溶液特别是热的脱脂为有效。
?点击文档链接,可查看更多信息
铝合金无极氧化
阳极氧化的种类
阳极氧化按电流形式分为:
直流电阳极氧化,
交流电阳极氧化,脉冲电流阳极氧
化。按电解液分有:***、草酸、铬酸、
?混合酸和以磺基有机酸为主溶液的自
然着色阳极氧化。按膜层性子分有:普通膜、硬质膜(厚膜)、瓷质膜、光亮修
饰层、半导体作用的阻挡层等阳极氧化。铝及铝
?合金常用阳极氧化方法和工艺
条件见表
-5
。其中以直流电***阳极氧化法的应用为普遍。
4
、阳极氧化膜结构、性质
阳极氧化膜由两层组成,多孔的厚的外层是在具有介电性质的致密的内层上上成
长起来的,后者称为阻挡层(也称活性层)
。用电子显
?微镜观察研究,膜层的纵
横面几乎全都呈现与金属表面垂直的管状孔,它们贯穿膜外层直至氧化膜与金属
界面的阻挡层。以各孔隙为主轴周围是致密的氧化铝构成一
?个蜂窝六棱体,称
为晶胞,
整个膜层是又无数个这样的晶胞组成。阻挡层是又无水的氧化铝所组成,
薄而致密,具有高的硬度和阻止电流通过的作用。阻挡层厚约
0.03-0.05
μ
m
,?
为总膜后的
0.5%-2.0%。氧化膜多孔的外层主要是又非晶型的氧化铝及小量的
水合氧化铝所组成,此外还含有电解液的阳离子。
?当电解液为***时,膜层中
***盐含量在正常情况下为
13%-17%
。氧化膜的大部分优良特性都是由多孔外
层的厚度及孔隙率所觉决定的,它们都与阳极氧化条
件密切相关。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