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床的改进
传统拉床使用人工会造成劳动强度的增加,容易产生事故,效率也比较低下,且使用人工上下料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够,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可见使用数控精密卧式拉床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该拉床具有很高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柔性较高且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更易于维护,可以满足不同种类产品的生产。虽然精密数控立式拉床所应用的拉刀类型并不同,可是其在结构上也有其各自的特点,不过在组成部分依旧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圆孔拉刀由头部、颈部、过渡锥部、前导部、切削部、校准部、后导部及尾部组成,其各部分功用如下:头部:拉刀的夹持部分,用于传递拉力,使拉刀前导部易于进入工件孔中,起对准中心的作用。
拉床的维护
液压拉床系统采用插装阀综合控制,结构简单,启闭迅速,过油量大,密封性能好,阻力小,使用维护方便。空载返回时为差动连接,加快了气缸的运行速度,缩短了辅助时间,有利于在不增加流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
内拉床的工件附着在端板上或放置在平台上,传动装置随拉刀直线运动,主滑架和副滑架将拉刀取下来。内拉床可分为卧式和立式。前者应用广泛,可加工大型工件,占地面积大。后者占地面积小,但拉削行程有限。外拉床用于拉削外表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多采用水平布置,可分为工件固定和拉刀固定。前者由链条驱动进行连续拉削,适用于大型工件。后者通过链条带动多个带工件的随行夹具,通过拉刀进行连续拉削,适用于中小型工件。
侧拉床的拉刀固定在立在侧面的滑板上,由传动装置带动将工件拉下,方便排屑。适用于拉削大平面、大余量的外表面,如缸体大平面、叶轮盘榫槽等。
拉床工作与非工作部分
1、工作部分
(1)切削部分:切削部分有很多刀齿,起切削作用。刀齿直径逐齿增大,用它切除全部加工余量。
(2)校准部分:校准部分上的刀齿起修正作用。其齿数较少,各齿直径相同。
2、非工作部分
(1)柄部:夹持拉刀,传递动力。
(2)颈部:颈部与其后各部分的连接部分,其直径与柄部直径相同或略小。拉刀材料、尺寸规格等标记一般都打在颈部。
(3)过渡锥:颈部麦收前导部之间的过渡部分,起对准中心用。
(4)前导部:切削部进入工件前,起引导作用,防止拉刀歪斜,并可检查拉前工件孔径是否太小,以免拉刀刀齿负担太重而损坏。
(5)后导部:保持拉刀的正确位置,防止拉刀即将离开工件时,工件下垂而损坏已加工表面及刀齿。
(6)后托部:对于长而重的拉刀,在后导部后面还需做一尾部(后托部),其直径D尾视拉床托架尺寸而定,长度l尾=(0.5-0.7)D尾。但一般要求不小于20毫米。
如果上拉式拉床长时间不使用时,注意关断主机电源。如果机器在待机状态,转换开关应打到“加载”档,因为如果转换开关打在“快退”档,电磁换向阀一直在通电状态,会影响该器件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要根据机器的使用情况及油的使用期限,定期更换吸油过滤器和滤芯,更换液压油。要定期检查主机和油源处是否有漏油的地方,如发现有漏油,应及时更换密封圈或组合垫。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