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发展史
起步阶段(1949~1958 年)
之初,我国机床工业十分落后。***成立时,机床保有量在9.5 万台左右。1952 年,金属切割机床年产量仅1.37 万台,只有上海、沈阳、昆明等城市少数企业有制作皮带车床的能力。比较而言,欧美***在1797年便设计出丝杆传动车床,1952 年已经研发出了数控铣床,我国此时和国外的技术差距和产业差距都非常明显。
机床的发展
计划经济拉近了我国产业差距,但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计划经济时代,在***的重视下,机床工业有了很大的进展,同时计划经济的特点也很明显。首先,机械部对的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不允许企业额外生产机床,即使是小规格的仪表机床也不行,市场缺乏竞争。另外,我国主要是为主,而欧美等***走的是从“0”到“1”的自行研发路径,我国对于机床的技术仍然未能掌握,后续技术研发的动力也显得不足。
机床坐标
使用数控机床加工的目的是插补加工动作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特别是对五轴联动的机床,确定这些点的坐标尤为重要,只有确定了这些点,才能够正确的执行加工,那么数控机床加工中的这些点是怎么确定的呢?是机床坐标系来确定这些点的坐标。
根据iso841标准,数控机床坐标系以右手笛卡尔坐标系为标准确定。数控车床平行于主轴方向,即纵向为Z轴,垂直于主轴方向,即横向为X轴,并且刀具远离工件的方向为正方向。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