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准结构件
与此同时,结构件制造的自动化升级,也是一个重要路径。机床标准结构件是可能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的,这恰恰是中国制造(资本)的强项。日本的几家大型机床集团早年也都实现了结构件的自动化量产,以及装配部件组件的自动化配送。可以在零件标准化、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实现敏捷生产(柔性制造及装配)。
而我国的超大型挤压成型设备是世界的,若进一步提升工艺和设备性能,钢型材挤压并不是大问题。这也将极大降低设备结构件的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大幅提高生产柔性。
机床制造业提升的根本逻辑
对于普通产品而言,薄利多销是普遍可行的策略:商家可以获得大量订单,通过量产获得生产经验,并将利润的一部分投入到研发并升级设备和技术,然后再进一步获得更多的订单和更高的利润。满足这个良性循环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市场容量要足够大,同时技术进步不能太快。
只有市场容量足够大,薄利才能多销,总的利润才足以支撑技术投入;而只要技术进步速度不是太快,那么后来者就有可能逐渐赶超。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如鞋帽,玩具,家电,手机,甚至5G通讯(尽管不能算作制造业,但也符合这个逻辑)等基本都是采用了这个套路才得以上位的。
机床复合化
复合机床的含义是指在一台机床上实现或尽可能完成从毛坯至成品的多种要素加工。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工艺复合型和工序复合型两类。工艺复合型机床如镗铣钻复合——加工中心、车铣复合——车削中心、铣镗钻车复合——复合加工中心等;工序复合型机床如多面多轴联动加工的复合机床和双主轴车削中心等。采用复合机床进行加工,减少了工件装卸、更换和调整刀具的辅助时间以及中间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高了零件加工精度,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商的市场反应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工序分散的生产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