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 直接与底板接触传递支撑力并用于支托立 柱和其它部件的承载构件。常见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和 分体式。备用的各种液压软管、阀组、液压缸、管接头等有必要用专和堵头阻塞,替换时用乳化液清洁洁净。整体式分为底封和底开两种;分体式分为左右 分体和前后分体两种。整体式稳定性好,其中底封式底 板比压小,底开式则排矸性较好。分体式适应底板变化 的能力较强,有利排矸,但稳定性和适应软底板较差。 前后分体式只用于少数支撑式支架和端头支架。
液压支架控制系统 按控制方式分为液压和电液 两种;按动作方式又分为直接式和先导式。液压直接控 制系统用手动操纵阀直接控制本架或邻架的液压缸, 实现支架的各种不同动作,又称全流量控制。液压支架大修工阐述支架所用的阀组、立柱、千斤顶,均禁绝在井下拆检,可全体替换。这种系统 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较低,但不便于邻架控制, 是液压支架的代控制系统。液压先导控制系统又 称半流量控制。通过小流量的先导阀和多芯管再经主 控阀控制支架动作,这种系统操作容易,便于实现邻架 控制和加快动作速度,是第二代控制系统。的电液控制系统则采用了微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可以实现动作程序的自动控制,是液压支架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底板载荷集度 又称底板比压。支架底座对单位面积底板上所造成的压力。液压支架控制系统所使用的介质为乳化液(95%中性水和5%的乳化油混合液),由于井下环境极为恶劣,存在大量的腐蚀性物质和煤粉,液压系统难免不受污染,导致液压元件故障率极高,就给检修工作带来沉重的负担。比压过大会使支架陷入底板,影响工作特性并造成移架困难。比压峰值应尽可能 避免在底座前端出现。 支架中心距 相邻支架的中心间距。常与输送机中部槽长匹配,多为1.5m,早期也有1.2m。为了减少工作面液压元部件的数量,加快推进速度,从90年代起已有加大的趋势,如1.75m等。
液压支架大修讲述立柱的漏液和挂液对液压支架的正常使用影响很大,如立柱发生挂液问题,会造成立柱支撑能力的降低,从而没有足够的力量对顶板进行支撑,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生产。造成立柱挂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镀层在长时间工作中磨损变薄则会造成中缸或活柱外形尺寸相对偏小,造成中缸或活柱与密封圈之间的间隙过大,造成中缸或活柱的挂液。插板由插板千斤顶与尾梁相连,处于尾梁内部,是实现放顶煤的直接部件,其主要作用是:1。导向套沟槽宽度和直径的尺寸由于锈蚀等原因造成超差,使沟槽里面有间隙,中缸或活柱伸出时,间隙中的液体随着中缸或活柱的运动而被挤出间隙,造成挂液。中缸或活柱的表面粗糙度过大,中缸或活柱在立柱内反复运动时,蕾形圈被撕裂,这样也会出现立柱挂液的现象。中缸或活柱的表面镀层在升降的过程中被机械刮擦使镀层损坏,中缸或活柱伸出时造成挂液。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