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未来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用水时,要坚持依法管水和科学调度,打击偷水、抢水等行为。维护用水秩序和合法用水权利,为灌区创造良好的环境。灌溉期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编,进行流量监测和调度情况分析,计算各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奖罚考核。同时认真分析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提高灌溉的水利用效率。
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也要很高。调度工作人员了解系统的基本情况,如机组配置,出流能力,取水口位置以及输水能力。近年来灌区水量调配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满足了农业在关键需水期的用水,提高了用水效率,扩大了用水的市场,实现了节水增产的双赢。
自动灌溉施肥机的目标是实现水肥供应的自动管理和分配。灌溉施肥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系统根据用户设定好的施肥比例、施肥时间及循环模式、EC/pH平衡条件等各种逻辑组
合,由控制器通过一组注肥器电磁阀门和一套EC/pH监测系统适时适量定比例地将将各种肥料注入到灌溉管道中,自动完成施肥任务,合理控制水肥供应。
灌溉施肥技术以自动灌溉为基础,以自控单元为,结合了传感检测技术、微处理器 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灌溉施肥管理系统通常包括注肥系统、混肥系统、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和其他配件等。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总施肥量如何确定?
作物施肥总量的确定需要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农田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等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提出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目前,确定作物推荐施肥量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六种方法:①地力分区法;②目标产量配方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③田间试验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和氮磷钾比例法。这些方法实质上可分属两类,即:注重田间试验生物统计的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偏重于土壤测试的测土施肥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