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光谱仪
有较低的检出限,灵敏度高。特别对Cd、Zn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Cd可达0.001ng·cm-3、Zn为0.04ng·cm-3。现已有2O多种元素低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由于原子荧光的辐射强度与激发光源成比例,采用新的高强度光源可进一步降低其检出限。干扰较少,谱线比较简单,采用一些装置,可以制成非色散原子荧光分析仪。这种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分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比较容易制作多道仪器,因而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设备简单、各元素相互之间的光谱干扰少,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对Cd、Zn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Cd可达0.001 ng·cm-3、Zn可达0.04 ng·cm-3)、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和多元素可以同时测定等优点,是一种极有潜力的痕量分析方法。今后的任务是发展新的光源和寻找更理想的原子化器。实用新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包括原子化器和光电倍增管以及位于原子化器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的短焦不等距光路系统,该光路系统由透镜室及其前盖和位于透镜室中的透镜及透镜后部的***圈组成,原子化器位于透镜的前焦点上,透镜室的后部与光电倍增管外罩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将光电倍增管固定在透镜的后焦点以内的位置上,透镜室设有固定圈,透镜室通过固定圈固定安装在镜架板上。实用新型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优点在于:减小了原子化器与光电倍增管之间的距离,增大了原子荧光信号接收的立体角,接收到较强的原子荧光信号,减少了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荧光猝灭现象。
“AFS”的诞生和发展
1987年,刘明钟等人成功研制了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这种激发光源为HG -AFS仪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生产的XDY-2无色散HG-AFS仪以屏蔽式高温石英炉作原子化器,手动进样、双道同时检测、微机控制,堪称为我国AFS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仪器。
1996年我国推出了款全自动AFS-230型HG—AFS仪,采用断续流动进样装置,实现了氢化物发生反应的自动化。随后,我国相继研制生产出AFS-610、AFS一230、SK一800、AFS一2202、AFS一830、AFS一9800、SK-锐析、AFS- 930、AFRoHS-400等高灵敏商品化原子荧光仪,使得我国HG AFS仪的研制和应用水平,一直处于地位。
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比较
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名称中都 含有 “荧光”,那么什么是荧光。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更为 简单的说法是,来自于短波长在光照条件下保存 的能量,将较长波长的光释放出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荧光。斯托克斯早在十九世纪中期考 察荧光在奎宁和叶绿素的存在过程时就发现了发 射波长和入射波长的差异。通过研究证实,此现象应当是物质借助光照吸收了光能,再次释放出 来的光,并且这种光的波长是不同,这并不是在 光的漫射条件下引起的。由此,斯托克斯定义了荧光是光发射的这一重要概念。荧光分光光度计就原理来说,紫外光和蓝紫光通过高压***灯或是氙灯发出来后,借助滤光片对样品池进行照射,这时样品池当中的荧光物开始受到激发从而释放 出荧光,经过特定接受汇聚光路后,光电倍增管 接受荧光,并可以显示出来图或数字。详细体现 为: 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状况下处于基态 的物质分子吸收激发光后变为激发态,这些分子是在一个不稳定的激发状态中,有部分能量在其 重返基态的过程中会以光的形式激发出,由此产 生了荧光。每一种物质都有和自身对应的分 子结构,具备激发态能级的分布也各有各的特征。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