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过低时通风。温度过低,而粮温过高,如果采取间歇式通风,温差过大产生的内结露凝结在粮粒表层,如果结露量较少,随着大量外界空气的通入而随之带走,但一旦温差过大形成过多的结露水,外界空气的通入只能消除一部分,多余的凝结水就会被粮食吸收,一旦被吸收,由于解吸的瓶径作用是很难消除的,导致粮食水分增加。而且每停一次机都会产生这种作用。
粮质不均、杂质过多、自动分级严重的粮堆通风。杂质过多,自动分级严重的部位,通风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是吸附能力比正常粮粒增强许多倍,而且这些部位通风阻力大,通风量小,即使不是过低温通风所产生的结露也无法通过通风消除,结果是越通风水分越大,等发现时已经为时过晚。
No.6
储粮害虫密度检测周期
粮温低于15℃时,每月检测1次;粮温在15℃~25℃时,15天内至少检测1次;粮温高于25℃时,7天内至少检测1次;***虫粮处理后的3个月内,每7天至少检测1次。
No.7
谷物贮藏对粮仓的要求
粮仓设计除考虑粮种、仓容、建筑费用等因素外,在构造上主要应满足谷物安全贮藏和粮仓工艺操作所需的条件。粮仓一般采用砖石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钢板。设计上要求能防潮、防尘、隔热、密闭。
4、稻谷发热的规律是什么?
散装稻谷发热的一般规律是:秋冬季节多从粮堆的中下层开始,以后逐渐向上发展;夏季多从朝阳靠墙面的上层开始,以后再逐渐向内发展;因漏雨或吸湿而引起的发热,则多从粮面、仓墙四周、地坪等返潮部位开始,然后再向粮堆内部及中下层发展。
在发热过程中,有的稻谷粮温上升数天后温升暂时减慢,以后再继续上升。发热上升的粮温与粮食水分高低密切相关,即原始水分在15%以下的稻谷不会超过40℃,其主要愿意是因为在高水分的稻谷上微生物繁殖速度较快。
粮库监测系统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监测报警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既可以对单个粮仓进行监控,也可以多个粮仓组测,甚至将某个地区、省内的所以粮仓通过统一的监管平台进行统一监测,以起到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的一站总部式管理,这对于现来及未来3-5年内的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是非常合适的。采用当前性能稳定、技术***的数字温(湿)度测温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将各监测点的温度进行统一采集与管理,通过温度监测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软件可以实时显示粮食内每个温度点、粮仓空气的温湿度,具有实时显示、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自动记录存储、超限软件报警、短信报警、生成报表、数据导出、支持远程WEB访问监测数据等功能。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