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后仓用于在干燥之后和转移到长期储存位置之前冷却谷物。烘后仓允许更经济地使用烘干机,因为干燥过程在高水分含量下比在干燥过程的阶段更有效。
回烘后仓或冷藏箱是一个临时存储仓,放置在烘干机后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例如:
在项目的阶段临时存储谷物,然后转移到终存储位置。
当谷物的湿度需要一段干燥时间时,用作烘干机的临时存储器或烘干后的存储设备。
烘后仓,可提高烘干的性能和效率。
稻谷、高粱等保存时间,不易变质,能保存5-10年或以上。大豆能保存3-7年,小麦一般能保存2-4年,玉米在晒干和防虫效果好的情况下能保存2-3年。
粮食的保存时间受本身的水分和环境温度影响,以及本身的籽粒结构影响,只要不是经过加工以及缺氧的粮食 ,就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散装粮食和油料的温度检测点位置应如何确定?
本标准规定:“房式仓人工检测时,应分区设点,每区不超过100㎡,各区设中心与四角共5个点作为检测点,两区界限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粮堆高度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粮堆高度2m—4m的,分上、中、下三层;粮堆高度4m—6m时,分四层;粮堆高度6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上层、下层检测点应分别设在距粮面、底部0.3m处。中间层检测点垂直均等设置;四周检测点距墙壁0.3m。”这是老式仓房粮温检测的“三层五点十五处”(即上、中、下3层,每层5点)检测点设置的具体表述,这是要求,工作中可根据需要增设检测点。侧温点“垂直均等”,是为了便于比较同一检测位置不同粮层深度的粮温情况并准确判定粮温异常部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