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度是由粮粒本身结构与粮堆中粮粒之间存在空间所造成的。在整个粮堆中,粮粒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叫做密度,孔隙所占的百分比叫做孔隙度。
粮食总是具有一定的温度,即处在一定的热状态中随时与外界进行着热交换。粮粒对热的传导速度较慢,是热的不良导体。虽然粮堆中空气的流动可有助于热传导,但粮堆内微气流运动缓慢。
气体与固体接触时,气体分子浓集和滞留在固体表面的特性称为吸附性。
粮食能够吸附气体分子,主要是粮粒的表面和内部的微观界面上的各种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拉力、合力不等于零,处于力场不平衡状态。该不平衡力场往往由于吸附某些物质而得到补偿,所以粮食的表面可以自动地吸附某些物质。
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变化过程,称为“后熟作用”。完成后熟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后熟期”。通常以粮食和油料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0%以上作为完成后熟作用的标志。
粮食和油料后熟期的长短,随粮种,品种以及储藏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如大麦、小麦、花生后熟期为60—90天;玉米10—20天;籼稻基本无后熟期。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