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脱模剂是一种用在两个彼此易于粘着的物体表面的一个界面涂层。
作用:在模具和模件间形成一层惰性的涂层,使模件能够方便的从模具中脱出,提高终产品的抗磨损性能以及抗刮擦性能,它可使物体表面易于脱离、光滑及洁净。
由于润滑剂物质(脱模剂)易亲金属表面(模具表面),因吸附作用而生成一个静止的润滑剂膜层,从而减少聚合物(模件)和加工设备(模具)之间的摩擦力,产生显著的脱膜效果和提高塑料件表面的光洁度。
从现象上看,粘模无非是化学上的结合,或是机械的咬合。和粘附强度有关的因素主要是:金属的种类,金属的互溶性,晶格的取向,接触时弹塑性变形的方式,弹性回复,偏析和氧化,位错和微裂,接触温度等。模具本身的表面硬化,表面粗糙度,接触压力等也是重要的因素。不同原子的结合能力不同,不同成分合金呈现出不同的粘模倾向性,故选择适当的模具材料和脱模剂配方,可很大限度减少铸件与模具的粘着。
当压铸操作工艺正常,一副新模具却出现粘模,调试压铸工艺、喷涂虽能有所补救,但若不稳定,就说明主要原因是铸件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或制造的问题。首先是内浇口设计,如流向、截面积、压射速度等控制不当,金属液直接冲蚀型芯或型壁,容易出现粘模。如果冲击到定模一侧,则使定模一侧铸件的包紧力增加。当铸件整体或局部收缩对模具的包紧力分布不均衡合理,铸件就会因粘模出现偏、歪、斜、变形、裂纹、断裂,甚至粘到定模,或粘到动模顶不出来。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