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硅粉真空耙式干燥机 工作原理
耙式干燥机是一釜一釜的干燥,属于间歇操作,过程不连续,约每90min就要重复进行加料和卸料的过程,操作频繁,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且硅粉中的挥发分属于易腐蚀气体,影响人身安全耙式干燥机是利用有限的容积先一次盛装微硅粉,再利用蒸汽间接加热,使微硅粉中的挥发分蒸发。由于耙式干燥机容积有限,因此处理量不能提高。就渣浆干燥来说,3条生产线需要6台耙式干燥机。耙式干燥机的体积传热系数平均值约为2000~6000kcal/( h m ℃) ,气固两相接触时间极短,干燥时间一般在 0.5~2.0s,长5.0s,单批物料干燥时间约3~4h,初始热效率在80%左右,而随着浆料干燥时间的推进干燥热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工业应用中发现,微硅粉一次性进入干燥机会导致物料干燥在时间分布上极不均匀,干燥机内部压力波动,长时间运行时轴端密封存在隐患; 微硅粉完全干燥后的聚乙二醇蒸汽会夹带大量粉尘,后续冷凝器的前部过滤器将频繁堵塞,严重影响装置的连续运行; 蒸发后的粉料一次性进入后续水解罐会导致水解罐工作负荷骤然变大,且粉料进入水解罐时罐内水汽易窜入干燥机内部。
初引进的微硅粉处理工艺包中推荐的干燥机是耙式干燥机,其供货商是国外厂商,每台耙式干燥机的采购价格昂贵,订货周期较长,且存在备品备件采购不方便等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转和经济效益产生制约。
电镀是国民经济中较小却的基础工艺性行业,同时又是重污染行业,电镀所带来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近年来,我国电镀企业数量增长迅速,电镀行业年产值已过百亿, 电镀工业一跃成为我国的重要加工行业。但是电镀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电镀工业的分布和发展缺少总体的完整的规划;国内大部分电镀企业规模较小,存在着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污泥干化技术的进展
下面结合在美国的实际考察结果,就污泥干化的一些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市场主流干化技术和设备的进展情况。
(1) 污泥粘结问题
现有的污泥干化设备从进料方式和产品形态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采用干料返混系统,湿污泥在进料前先与一定比例的干泥混合,含水率降至30%~ 40%,然后才进入干燥器,产品为球状颗粒,是结合干燥与造粒为一体的工艺; 另一种是湿污泥直接进料,产品多为粉末状。
干燥不同的污泥,如工业污泥和城市污泥,对设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初能成功用于干燥工业污泥的设备直接用于城市污泥,却不一定能成功。这是因为城市污泥的特性是非常粘,且在干燥过程中有一特殊的胶粘相阶段(含水率为60%左右)。在这一极窄的过渡段内,污泥极易结块,表面坚硬、难以粉碎,而里面却仍是稀泥。这为污泥的进一步干燥和灭菌带来极大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达到含固率>90%的干燥效果,就产生了干料返混工艺。干燥器进料前先将一定比例含固率>90%的干泥颗粒返回混合器( 或称涂层机) 与湿污泥混合,其过程中干粒起到如“珍珠核”的作用,湿污泥只是薄薄地包裹在干粒外面。控制混合的比例,使混合物的含水率降到 30%~ 40 %,这样使污泥直接越过胶粘相,大大减轻了污泥在干燥器内的粘结,干燥时只需蒸发颗粒表层的水分,使干燥容易进行,能耗降低。
在***大力加强环保政策的形势下,桨叶干燥作为众多客户污泥干化设备,需求量大幅增长。同时新开发设计圆盘干燥机在安全性能包括环境友好方面的不断改善,更是硬核要求,在降低能耗上所做出的努力,将使污泥干化的经济可行性得到显著改善。技术从未停歇,创新从未终止,您有求,我必有应,始终等待您的到来,期待与您参与和创造新的商机。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