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热泵常见故障分析
1、出水过热保护
故障分析:水箱实际温度是否超过设定温度;水箱传感器放置位置不正确或水箱传感器与盲管壁没有接触紧密。水箱温度传感器连线断线或温度传感器阻值漂移。
检查设定温度、温度探头。检查水温度值是否与实际值相符,如果温度相符合,那么就是探头坏了更换探头就行。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就需要看下主板。
2、高压保护
故障分析:通过压力表确认系统高压压力确实过高,说明水路有故障,可能存在这些问题:循环水泵实际流量偏小;水路中阀门或过滤器堵塞;阀门没完全打开 ;水温设置过高;换热器结垢堵塞;水系统中有空气;水系统中缺水。
如果系统高压压力没达到报警压力,则检查压力开关接线是否可靠,将接线插重新拔插可靠。停机后用万表用检测高压压力开关是否导通,如不导通则可能是压力开关坏。
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补水、回水控制为什么需要
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补水、回水控制
为什么需要回水控制系统:
当末端长时间不用水时,水管里的水温会下降,为了保证各个用水点供水的温度即开水出热水,系统应设置1套定温回水装置。
回水系统控制原理:
在供水管路中不利点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比如40℃(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温差)时,先后打开回水电磁阀和供水增压泵,把管内的冷水顶回到水箱,以保证打开水就出热水,当不利点水温达到设定温度,供水增压泵和回水电磁阀先后停止运行。
补水控制原理:
水箱内需安装液位控制器,分为高中低三挡,系统水箱启动恒温55℃,水位启动恒水位高水位S1;
当水箱水位低于低水位S3时,系统马上补水(强制补水);当水箱水温≤45℃时,水箱水位高于低水位S3时,水箱暂停补水,进行循环加热,使水箱保持在45℃以上;待水箱水温回升到≥45℃后,重新进入加水状态。
空气源热泵制热原理是什么
空气源热泵制热原理 空气源热泵是空调器的演变产品,在制冷系统中装上电磁四通阀(又称换向阀),通过四通阀的切换方向,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空调器就能制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状的制冷剂流向保温水箱里的冷凝器,将热量传给通过水箱的自来水,然后通过膨胀阀节流降低压强,在室外热泵主组的蒸发器中蒸发吸热,用工质吸收室外空气中的热量。热泵热水器就是这样吸收室外空气中的热量,向保温水箱内自来水传递,它比单纯用电加热器制热更能省电、快速、安全,且室外热能潜力大。
空气能热泵工作原理流程:
低压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经过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这时冷媒沸点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高沸点的冷媒进入冷凝器开始液化,这时冷媒放出热量,变成液体。接下来在进入蒸发器前先经过膨胀阀(节流阀),膨胀阀(节流阀)又使冷媒压力降低,压力降低的冷媒在蒸发器中又开始蒸发,这时冷媒吸收热量,又变为低压的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整个冷媒循环系统就这样形成。
空气能热泵节能原理:
空气能热泵机组运行时为什么会节能?其实原因很简单,热泵压缩机把低温低压气态冷媒转换成高压高温气态,压缩机压缩功能转化的热能为Q1,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与水进行热交换,高压的冷媒在常温下被冷却、冷凝为液态。这过程中,冷媒放出热能用来加热水,使水升温变成热水。水吸收的热能为Q3,高压液态冷媒通过膨胀阀减压,压力下降,回到比外界低的温度,具有吸热蒸发的能力。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过蒸发器(空气热交换器)吸收空气中的热能自身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冷媒从空气中吸收的热能为Q2。吸收了热能的冷媒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再由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地从空气中吸热,而在水侧换热器放热,制取热水。这个循环过程由空气能热泵(主机)机组来完成。空气能热泵作为集热并转移热量的系统装置,可以把压缩机所消耗的电力变为比电热多4~6倍的热能(即Q1+Q2=Q3的道理),这也是空气能热泵为什么能节能的原理详解。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