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槽是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称之为“Bus-Way-System”的新的电路方式,它以铜或铝作为导体、用非烯性绝缘支撑,然后装到金属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导体。在日本真正实际应用是在昭和29年(即1954年),自那以后母线槽得到了发展。如今在高层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从经济方面来说,母线槽本身与电缆比较,价格贵一些,但是与包含配线用的各种附件及整个电力系统相比较使用母线槽可以使建设费用就便宜多了(如图1所示),特别是电流容量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
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受外壳板材限制,只能生产不大于3m的水平段。由于母线相间气隙小,母线通过大电流时,产生强大的电动力,使磁振荡频率形成叠加状态,造成过大的噪声。高强度封闭式母线槽(CFW)。其工艺制造不受板材限制,外壳做成瓦沟形式,使母线机械强度增加,母线水平段可生产至13m长。由于外壳做成瓦沟形式,坑沟位置有意将母线分隔固定,母线之间有18mm的间距,线间通风良好,使母线槽的防潮和散热功能有明显的提高,比较适应南方气候;由于线间有一定的空隙,使导线的温升下降,这样就提高了过载能力,并减少了磁振荡噪声。但它产生的杂散电流及感抗要比密集型母线槽大得多,因此在同规格比较时,它的导电排截面必须比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大。插接式母线槽属树干式系统,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运行可靠、传输电流大、便于分接馈电、维护方便、能耗小、动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母线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短而轻。因此,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快速完成安装。公交车上有许多标准化的零件和库存,可以快速发货以节省现场工作时间。其紧密的“三明治”结构可以减少电气空间,从而腾出更多空间用于商业用途,例如出租或作为公共场所。在安装电缆方面,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单根电缆通常很重,因此安装工作需要许多人的配合,并且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完成。另外,由于电缆的弯曲半径,需要更多的安装空间。
密集母线槽的外壳兼作PE线,电抗低,维护电路连续性好,节能。它的特点:动态热稳定性好,体积小,散热性好,温升低,节省空间,压降小,能量损失减少,适用于大功率电流传输。绝缘紧密的插入式母线槽。其防潮和散热效果差。在防潮方面,母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潮和渗水,导致相间绝缘电阻下降。
母线槽是电力主干线,对于封闭母线槽质量管控是非常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很大,封闭母线槽涉及到电能的损耗,电压降对设备影响以及存在隐患等问题。目前大部分项目只有三相四线或三相五线的电流,有些项目增加了IP防护等级,在设计造型时尽可能把一些重要的明确需写在图纸上,以防止后面因技术参数在工程结算中造成难度以及减少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