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氢系统工作流程
除了零件级别的氢安全,集成设计的氢系统,其氢安全要求同样严苛:
车载氢系统应符合GB/T 24549的规定且车载氢系统及其装置的安装应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安全运行;
氢系统设计应减少高压管路连接点的数量,减少潜在漏点,从设计上保证管路连接点施工方便、密封性能良好、易于检查和维修;
工作流程:氢气绊集成瓶阀流入过滤器,通过减压阀减压,减压至燃料电池需求压力,减压阀出口端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卸荷阀。压力异常通过集成瓶阀内部电磁阀和减压后电池阀进行保护。
车载供氢系统振动试验
振动试验
冲击试验针对的是整车非常极限的工况,比如发生碰撞。但车辆在安全行驶过程中,很少发生强烈的碰撞,更多的是来自地面的振动激励,这种振动是随机的,也就是说车辆在行驶时,我们的车载供氢系统会长期处于一个随机振动的环境中。这对于以高压气态储存氢气的车载供氢系统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同时也意味着每个阀件、管路、接头都要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功能正常及气密正常。为此,我们除了对每个零部件都单独做了振动测试外,对集成的系统也要进行振动测试。
同样作为车辆的储能装置,可以参考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进行系统级的振动测试。如下图所示,车载供氢系统进行了X、Y、Z三坐标的随机振动及定频振动。
氢气释放、泄漏
1、汽车排气时,不能导致汽车周围浓度超过3%(75%LFL)
2、车内乘客舱、行李舱等其它舱内氢气浓度应低于2%(50%LFL)
3、所有压力释放装置排气时:
-不应直接排到乘客舱或行李舱
-不应排向车轮所在空间
-不应排向电气端子、电气开关器件或引火源等部件
-不应排向其它氢气容器
与PRD相连的管道、通道和出口的材料使用熔点高于538度的金属材料
纤维缠绕层可以选择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玻璃纤维等。以碳纤维为例,日本东丽公司的T700碳纤维的主要技术参数为:抗拉强度σb=4900MPa,弹性模量E =240GPa,延伸率 δ =2.0%。密度d=1.78g/cm3。环氧树脂常被用作碳纤维的基体,其特点为:固化收缩率低,仅1%-3%;固化压力低,基本无挥发成分;粘接好;固化后的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环氧树脂可用于制造各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特别适用于制造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