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由导入期迈向成长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自2001年我国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至今,行业经历规划期(2001-2008年)、导入期(2009-2015年)、成长期(2016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渗透率达到25%左右。由此推算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33%的复合增长率,仍处高速增长阶段。

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分为传统自主品牌、外资品牌、造车新势力三大阵营。传统自主品牌占据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主导。比亚迪、上汽荣威、北汽、奇瑞等企业,从低端车型切入新能源市场,并向中市场渗透,自主研发三电技术,打造全新新能源平台。外资品牌凭借研发及资金优势开始发力。当前主要以合资形式进入本土市场,如大众与江淮、宝马与长城、奔驰与比亚迪等,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资金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后来居上。造车新势力大多不具备核心技术,蔚来、小鹏、威马、理想等少数企业实现量产交付,销量都均未超过2万辆。

充电设备充电设备是电动汽车重要的配套设备,也是电动汽车推广的大制约。随着新能源车的进一步增长,加上***及地方的规划与扶持并行,充电桩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依据动力电池的充电方式及速度差异,充电设备分为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站以及换电站三大类。其中,充电桩总量缺口大、尤其是亟待加速建设公共充电桩。截止2019年6月,***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00.2万台,同比增加69.3%,总量提升快速,整体车桩比约3:1,距1:1的车桩比目标仍有巨大缺口;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超过41.2万台,公共车桩比约8:1,显示出公共充电桩尤其是直流快充桩亟待加速建设。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