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
“穿管、温度,八、i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
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
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热月的平均i高温度。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线载流并不很大。
因此,只对某些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
导体之外材料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 (符合电力电缆, 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4mm ,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8mm )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 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 π 或护套厚度=( 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 ×0.1592
3、绝缘厚度薄点:标称值×90%-0.1
4、无铠装屏蔽护套薄点:标称值×85%-0.1
5、铠装或屏蔽护套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 根数={π×( 内护套外径+ 钢丝直径) } 钢丝直径×λ) 重 ÷( 量= π×钢丝直径²×ρ×L ×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 π×( 挤前外径+ 厚度) ×厚度×L ×ρ
8、钢带的重量= {π×( 绕包前的外径+2 ×厚度-1) ×2 ×厚度×ρ×L } /(1+K)
9、包带的重量={π×( 绕包前的外径+ 层数×厚度) ×层数×厚度×ρ×L /(1±K) 其中:K 为重叠率或间隙率, 如为重叠, 则是 1-K ;如为间隙,则是 1+K ;ρ 为材料比重;L 为电缆长度;λ 绞入系数
与光纤的区别
电缆,一般认为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外包绝缘和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广义上是指以金属作媒质传输电信号的装置。
由定义可知,电缆是用来导电的。一般由以下金属制造:
铜 导电性仅次于银,导热性仅次于金、银;抗腐蚀,无磁性,塑性好,易于焊接,用途广泛。铜合金主要为提高铜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机械物理性能。
银,金属导电性及导热性i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耐氧化性,易于焊接;主要用于镀层和包复层;
金,镍,用做耐高温线。
铁(钢),常作复合导体的加强材料,如钢芯铝较线,铜包钢,铝包钢线等。
锌,用做钢丝/钢带/铁导体的镀层,用以防腐蚀。
锡,用做钢丝/铜线的镀层,用以防腐蚀,并有利于铜线的焊接。
管夹安装程序
1装配在焊接板上。装配前为更好地确定夹的方向,建议先在固定处做好标记。首先先焊上焊接底板,嵌上管夹体的下半部分,然后放上需固定的管子,再放上另一半管夹体和盖板,用螺钉拧紧。切忌直接焊接已装好管夹的底板。
2叠起装配。导轨可焊在基础上,或用螺钉固定。先装好下半个管夹体,放上需固定的管子再放上半个管夹体并用螺钉固定,通过防松盖板防止它转动,然后安装第二个管夹,方法同上。
3弯管的装配。装配弯管时,应直接在弯管的前部和后部用管夹固定。建议这样的支承点应为固***置。
管夹分类
1按形状分:全圆重型管夹、全圆轻型管夹、长头对半型管夹、短头对半型管夹、旋转管夹、旋转有毡管夹、J型管夹、方形管夹、异形管夹等。
2按材质分:塑料ABS管夹、铝合金管夹、不锈钢管夹、碳钢管夹、尼龙管夹、电木管夹等。根据市场常见材质分类。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