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法此法
(1)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2)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3)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法
(1)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
(2)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在贯入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膨胀土层)作为持力层。
(3)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
(4)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在承如施工时,如何保证大体积砼的浇筑质量?
1、质量问题:
1)砼表面出现裂缝。
2)砼出现贯穿裂缝。
2、原因分析:
1)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超出砼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2)由于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砼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时产生大量热量,致使内部温度升高,内外温差过大。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使砼表面出现裂缝。
3)砼收缩产生的裂缝。砼浇筑完毕后,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是砼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如何保证桥墩砼的浇筑质量?
1、质量问题及现象:
1)砼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2)钢筋的保护层偏薄。
3)分层印迹明显。
4)砼表面出现水纹。
1)使用水泥品种不合适。
2)材料级配发生了变化,致使坍落度变化较大。
3)当桥墩的高度超过2m时,由于未设置串筒致使砼发生离析,振捣时漏振或过振。
4)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当。
5)两层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或振捣时振捣棒未深入到下层砼中,致使两层砼未结合好。
3、预防措施:
1)勿用矿渣水泥,因为使用矿渣水泥后,砼表面易出现水纹。
2)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保证砼的和易性。
3)当桥墩的高度超过2m时,在浇筑砼时要设置串筒,或泵送砼接串筒至分层浇筑部位。
4)分层浇筑振捣的厚度一般每30cm一层,振捣时振捣棒应深入下层5cm左右,不可超厚,否则振捣效果不好。砼应该连续浇筑,两层之间的浇筑不可间隔时间过长。
5)钢筋保护层的垫块要沿钢筋笼四周均匀设置。
6)使用整体模板,尽量减少接缝,接缝时垫海绵条或橡胶条并紧固密封。
4、处理措施:
当蜂窝面积较小时,可在拆模后及时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处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