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生动的砖雕赋予建筑以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了房屋主人的气质、修养、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本文从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礼制、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了民居砖雕的样式、流派、风格、工艺手法和雕刻技巧等要素,以全新的视角展现蕴含在民居装饰外在形式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
雕作用青砖质地缜密细腻,无任何孔隙,与普通砌筑用砖截然不同。青砖在制作上历来就有一套严格的规程,从选泥、入池、沉淀到踩泥、制坯、晾制、烧制直至封窑、浸水都是倍加小心。仅以踩泥一项为例,半干的泥糊在检查无砂粒之后需搬入制作池中,以牛蹄反复踏成泥筋(俗称“千斤泥”),以备制坯。明清砖瓦作书籍中多次提到的“停泥砖”做法,就是其中的典型。这种对青砖的执著追求是江南砖雕艺术得以久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古建筑中早期的砖雕由空心砖和画像砖发展而来,砖雕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通常先在湿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出花卉、人物、鸟禽以及戏曲场面等各种图像,经雕、镂后用特殊技艺烧制而成。古人使用砖(瓦)雕图案的历史渊源应始于氏族图腾崇拜,青龙、、朱雀、玄武在汉瓦当上的使用是为佐证。其后经过历代工匠精心制作而达到纯熟。砖雕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浅浮雕、镂空雕、高浮雕、圆雕,阴刻、阳刻,以线、面、体等语汇体系,以民间绘画的形式与内涵相融合,以曲线造型之美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
明代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砖雕艺术的发展。明代初期,砖雕仍然是等级、身份的象征。随着明中期琉璃技术的广为传播,砖雕也由此开始广泛应用于民居宅院。民间工匠、艺人也很快把砖雕的艺术形式与民间百姓丰富的民俗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大量的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工艺精湛的砖雕作品,使砖雕艺术达到了的黄金时代。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