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rvs耐火电线工程诚信企业 青岛华强电缆
作者:华强电缆2021/11/20 17:28:52











电缆进水的原因和对策:


危害

电缆进水后,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水树老化现象,导致电缆击穿。水树是直径在0.1m到几微米充满水的空隙集合。绝缘中存在的杂质、气孔及绝缘与内外半导电层结合面的不均匀处所形成的局部高电场部位是发生水树的起点。水树发展过程一般在8年以上,湿度、温度、电压越高,水中所含离子越多,则水树发展越快。

原因

1、 保管时保管时新买的成筒电缆,其两头均使用塑料密封套封住,但用去一段之后,余下的就用塑料纸一裹,外面用绳子一扎,密封性不好,日子一久,水汽就会渗入电线电缆。

2、电缆敷设时 电缆敷设时,其用塑料纸裹住的电缆头有时会浸在水中,使水进入电缆;在牵引和穿管时,有时会发生外护象。

3、敷设后 敷设后,未及时进行电缆头制作,使未经密封处理的电缆端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甚至浸在水中,使水汽大量进入电缆。

4、电缆头制作时 在电缆头制作时(包括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由于制作人员的大意,电缆端头有时会滑入有积水的电缆井中。

5、电缆运行时 电线电缆运行中,发生中间接头击穿等故障时,电缆井中的积水便会沿着缺口进入电缆;在建筑工地,外力引起电缆破损或击穿,也会发生电缆进水。




不同截面、不同金属的电缆芯线怎样连接


连接不同金属、不同截面的电缆时,应使连接点的电阻小而稳定。相同金属截面的电缆相接,应选用与缆芯导体相同的金属材料,按照相接的两极芯线截面加工连接管,然后采用压接方法连接。当不同金属的电缆需要连接时,如铜和铝相连接,由于两种金属标准电极位相差较大(铜为 0.345伏,铝为-1.67伏)会产生接触电势差。当有电解质存在时,将形成以铝为负极,铜为正极的原电池,使铝产生电化腐蚀,从而增大接触电阻,所以连接两种不同金属电缆时,除应满足接触电阻要求外,还应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一般方法是在铜质压接管内壁上刷一层锡后再进行压接。





讨论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


(1)电缆在垂直井道内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提架。

(2)电线电缆在吊顶或地板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或金属托盘。当采用的电线电缆具有防止老鼠或小动物***的性能,并且地板为非燃烧体时,可直接在地板下敷设,敷设时应排列整齐,方便检修。

(3)电线明敷时,在、一级场所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在二级宜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PVC管在火灾时会释放大量毒性气体和烟雾,明敷时不宜采用PVC管,而UPVC具有阻燃性,且产生的有***体较少,所以可以使用。

(4)电线暗敷时,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敷设,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消防设备线路暗敷时,尚应满足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的要求。

(5)阻燃电线电缆和阻燃耐火电线电缆可在同一电缆桥架内敷设。因耐火电缆本身具有在火焰中可维持一段时间的通电特性,所以可在同一桥架内敷设。

(6)引至消防设备的二路电源线路可在同一电缆桥架内敷设。

(7)敷设在同一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当其非金属材料容量大于14L/m时,易采用隔离措施。电缆的非金属含量时选择阻燃电缆级别的基本依据。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以及当火灾发生后对生命财产的危害程度和扑救难易程度,对不同等级的建筑物选用的电缆阻燃级别,可以参照《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中对电缆阻燃级别的规定。





电缆接头使用技巧

电缆接头在使用方法胶料与硫化剂混合后,硫化反应就开始进行。硫化剂的比例和环境温度、湿度对硫化速度有影响。增大硫化剂的比例和提高环境温度,都可使硫化反应速度加快。在环境相对湿度50~70%时,混配胶的硫化速度较快,过高或低的相对湿度将使硫化速度降低。


为避免灌封胶层中出现气泡缺陷,软管在灌封前hao将混配胶料进行减压脱气处理,或适当减小硫化剂比例,延长硫化时间,以利于混胶过程带进气泡的自排。电缆接头灌封时注意事项:

使用时胶料若粘附在皮肤上,会轻微不适感觉,但对***无害。硫化剂同眼睛接触,会刺激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硫化剂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若接触,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冲洗。

用电缆接头灌封时的优点和其用硅橡胶的使用方法

l、使用工艺简便,胶料粘度适中,便于混胶和灌注,可用之填注细小孔口或部件。

2、耐高低温,电缆防水接头产品硫化后在-50℃~+250℃温度范围内保持弹性,可长期使用。

3、憎水防潮,耐盐雾、耐臭氧、耐气候老化性能优良。

4、高绝缘强度、低介电损耗,优良的耐电弧、耐电晕性能。即使在水中,也具有防水、抗蚀及绝缘功能。

5、硫化胶强度适中,用手即可掰开,便于清除、维修。检修后,再灌入的硅橡胶可与前面的胶料长为一体,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

6、将电路探测器探针插入软管接头,可随时进行测试,抽出探针后,橡胶将迅速填满空隙。




商户名称:青岛华强电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