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起着输送电力及信息传输的作用。那么你知道他的基本结构吗?下面青岛华强电缆有限公司给大家科普一下。
电力电缆按绝缘材料分为: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塑料绝缘电力电缆与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由线芯(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四部分组成。
(1)线芯:线芯是电力电缆的导电部分,用来输送电能,是电力电缆的主要部分。
(2)绝缘层:绝缘层是将线芯与大地以及不同相的线芯间在电气上彼此隔离,保证电能输送,是电力电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屏蔽层:15KV及以上的电力电缆一般都有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
(4)保护层: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电力电缆免受外界杂质和水分的***,以及防止外力直接损坏电力电缆。
你知道废旧电线电缆的处理办法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旧电线电缆回收也逐步发展,那么废旧电线电缆回收分类有哪些?又该如何回收呢?
废旧电缆回收分
1、回收常用的电附件:电缆终端接线盒、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连接管及接线端子、电缆中间接线盒、钢板接线槽、电缆桥架等。
2、回收电缆桥架:一般工矿企业室内外架空敷设电力电缆、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控制电缆、亦可用于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室内外架设。
3、按用途可分为:裸导线、绝缘电线、耐热电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屏蔽电线、通信电缆、射频电缆等。
4、回收电缆中间接头:连接电缆与电缆的导体、绝缘屏蔽层和保护层,以使电缆线路连接的装置,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称为电缆中间接头。
废旧电缆处理方法
1.手工剥皮法:该法采用人工进行剥皮,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工人的操作环境较差;
2.焚烧法:焚烧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使废线缆的塑料皮燃烧,然后回收其中的铜,但产生的烟气污染极为严重,同时 ,在焚烧过程中铜线的表面严重氧化,降低了金属回收率,该法已经被各国严格禁止;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
3.机械剥皮法:采用线缆剥皮机进行处理,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该法仍需要人工操作,属半 机械化,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只适用处理粗径线缆;
4.化学法:化学法处理废线缆技术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一些***曾进行研究,我国在“八五”期间也进行过研究。该法有一个大的缺点是产生的废液无法处理,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故很少采用;
5.冷冻法: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该法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采用 液氮做制冷剂,使废线缆在极低的温度下变脆,然后经过破碎和震动,使塑料皮与铜线段分离,我国在“八五”期间也曾经立项研究,废旧电线电缆处理办法但此法的缺点是成本高,难以进行工业化的生产。
1KV交联聚乙烯电缆热缩终端制作方法
操作前准备。包括:现场环境检查、工器具及材料准备、班前会等内容。
工器具材料:加热器具1套,钢卷尺1把,钢锯1把(锯条),断线钳1把,锉刀1把,纱布,电缆支架(电缆夹具)1套,电缆热收缩终端1套。万用表1只,绝缘电阻表1只,Yjlv-0.6/1KV-4*70电缆,铝合金接线鼻(70mm2)4只,接地线1套,清洁济。
安全设施:安全遮栏,警示牌。
注意要点:核对工位,具备动火施工环境,火苗不能对人和设备,间断作业关闭火,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操作步骤:
1切割:校直电缆,根据电缆附件标记一周切割长度,刻一环形刀痕 切开外护套。
2.安装分支管:用填充胶和自粘胶填充分支处周围,其外形成枣状,清洁密封段电缆外护段,带铠注意接地线,填充热熔胶,套入分支套,使其下口达到标记处,从中往下环绕加热,达到少量胶挤出,再从中向上,环绕加热。
3.压接接线端:切割长度为端子孔深加5mm,切割45度,清洗导线,接线端子,模压到位后停30s,锉刀修整棱角,填充,各搭接5mm,平滑过渡。
4.套装热缩管:指根搭接20mm,热缩,再在根部和接线端绕2-3层、30-40mm长的绝缘胶带。
5.相色标。
6.测量,摇测。
一分钟了解电气设备中导线颜色代表什么?
依电路选择导线颜色时:
1、交流三相电路的
A相:***;
B相:绿色;
C相:红色;
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
安全用的接地线:黄和绿双色。
2、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
红黑色并行。
3、直流电路:
正极:棕色;
负极:蓝色;
接地中线:淡蓝色。
4、半导体电路的半导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红色;基极:***;发射极:蓝色。
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蓝色;
阴极:红色。
可控硅管的阳极:蓝色;
控制极:***;
双向可控硅管的控制极:***;
主电极:白色。
5、整个装置及设备的内部布线一般推荐:黑色;半导体电路:白色;有混淆时:容许选zhi定用色外的其它颜色(如:橙、紫、灰、绿蓝、玫瑰红等)。
6、具体标色时,在一根导线上,如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标色,视该电路的特定情况,依电路中需要表示的某种含义进行定色。
青岛华强电缆有限公司友情提示您:学会区分导线颜色,对于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