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祭龙、扒龙舟、食粽、祈福、等是端午节的习俗主题,龙及龙舟文化贯穿在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中。由于地域广大,南北风俗各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南北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北方一些地方将端午视为“恶月恶日”。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江南的粽子名声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样。和北方粽子的一个重大差异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预先用稻草灰汤浸渍,与肉馅相蒸,香味扑鼻。 [7] 湖州粽呈特有的长条形,形似枕头,故有“枕头粽”之称:又因其身形瘦长,中间凹,两头翘,颇具线条美,小巧优雅,故有人戏称其为“美人粽”。湖州粽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很是考究;用料亦多种多样,如酱油、鲜肉、豆沙、蛋黄等。现今湖州有名的粽子有震远同、诸老大等。
小枣洗净。马莲草如果干草,提早在锅中煮沸,在锅中焖软。将粽子叶两头对折。折成一个篓儿。多出来的粽叶似交叉的背带儿,留着当盖儿。往篓中丢入两枚小枣。再捞入泡发的黄米。可再撩入一些水让黄米沉得紧实一些。黄米不要装满,留出一公分左右。将高出黄米一公分的粽叶,左右往里折一下。面朝自己折成90度角。将用来当盖儿粽叶遮盖下来。就势将粽子在手掌前滚翻90度。下的棱儿竖直朝天。用马莲草绑紧。将粽子注人锅中,再倒人水,水要没过粽子,如果锅中一层粽子,煮一个半小时即可食用了,如果粽子多,就得延长期。蘸食白糖食用。黄米小枣粽子是东北传统的粽子,在今日类型众多的粽子味道中,这一款是理想中的。
江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江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江米也不会很黏。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江米,每天换2 ~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江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