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样品流转在采样现场样品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样品采集一般按三个阶段进行: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与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选择布点方式和确定监测项目及样品数量)提供依据,前期采样可与现场调查同时进行。
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容量为25mL的顶空瓶,在现场采集重量为2.0g左右的土壤,装入瓶内,并加入基质修正液,以10mL左右为宜,随后对瓶口进行密封,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当土壤样品制备完毕后,可以选用索氏提取的方法进行提取,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将制备好的土壤样品转移至索氏提取套筒内,加入替代物中间液,置于回流管内,随后加入混合溶剂,提取时间控制在16~18h左右,回流速度为4~6次/h,达到提取时间后取出准备进行浓缩。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监管能力、科技支撑、资金投入和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部署,分步实施。***开展农用土壤和污染场地土壤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采集的土壤样品重量以5.0g左右为宜,为防止样品污染,应在采集后立即转移到样本瓶当中,并预先在样本瓶内加入残留分析纯级别的5mL或10mL,保证的用量能够完全浸没土壤样品,随后进行称重,准确至0.01g,并将之带到现场。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土壤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实行防治结合。统筹规划,***突破。充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开展土壤基础调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强化污染源监管、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用于检测分析的土壤样品采集完毕后,还应当再采集一份土壤,可将之装入到采样瓶内密封,主要用于干重的测量。采集到的土壤样品的储存时间不得超过14天。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容量为25mL的顶空瓶,在现场采集重量为2.0g左右的土壤,装入瓶内,并加入基质修正液,以10mL左右为宜,随后对瓶口进行密封,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