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静态膨胀剂常用解决方案「在线咨询」
作者:安徽皖科新2022/1/3 10:46:33
纤维的表面处理工艺使得纤维可以和水泥基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保持了混凝土整体强度,混凝土受到冲击时纤维吸收了大量的能量,从而有效减少了集中应力的作用,阻碍了混凝土中裂缝的迅速扩展,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冲击及抗震能力。这一特性对于受到冲击作用的一些混凝土结构(如道路、人行道、停车场、停机坪、仓库地面、设施等)是非常有用的。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进行混凝土膨胀剂的研究。1974年,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游宝坤、邓慎操和陈全行等研制成功类似日本CSA的硫铝酸钙膨胀剂,与日本电融法的区别是,采用回转窑烧结法制成CSA熟料,粉磨至比表面积为200~300㎡/㎏制成膨胀剂。

1979年,安徽省建筑科研院金树青、刘莉芳等在明矾石膨胀水泥基础上,研制成功明矾石膨胀剂(EA-L)。






1992年我国制定了《混凝土膨胀剂》JC 476建材行业标准,统一了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但对膨胀剂掺量和碱含量未作规定,标准水平较低,对质量较差的膨胀剂约束力不够。随着我国对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的重视,1998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规定膨胀剂的碱含量≤0.75%。标准检验时的内掺量不得大于12%。1999年,为与国际接轨,我国实施ISO水泥标准,因此,在2001年对该标准进行第三次修订(JC 476-2001)对膨胀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膨胀剂使用量的扩大,市场对膨胀剂的需求增加,2009年颁布实施了新的《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2009。



商户名称:安徽皖科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