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聚羧酸减水剂PH值较低,如与柠檬酸等酸性缓凝剂合用对高碱水泥难以适应。主要是酸性外加剂掺入高碱水泥后,会迅速产生酸碱中和放热反应,温度急剧上升,不但促使水泥迅速水化,大量水化热放更会产生循环,所配制的混凝土不但流动性差,坍落度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但如果采用其它碱性缓凝剂则可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
不难看出,缺硫水泥产生上述不适应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水泥中SO3不够,降低了***水泥中C3A的水化效果,C3A对外加剂的迅速大量吸附也降低了减水剂塑化功能。因此只有补充可溶性碱(***盐)对解决低碱缺硫水泥适应性问题有效。而常用的增大缓凝剂用量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试验证明,补充水泥浆中SO3即采用***盐含量高的减水剂有一定效果。
在使用阶段,由于混凝土设计品种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原材料不同,我们对混凝土流动性的要求不同,则减水剂的掺入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肯定不应该按约定的减水率来使用它。我们应该按我们的需求来使用它。在此基础上,我们再一次思考减水剂时,就会发现只能按1%的掺量使用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只能按1%的掺量使用,其潜台词就是我有多少要求,就应该有多少种减水率的减水剂供使用,这样事实上会导致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