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初发阶段未及时处理,温度逐步积累,当粮温上升到35—40℃时,霉菌代谢旺盛,导致储粮水分增加,当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时,在白曲霉和等微生物共同作用下,霉菌开始在粮粒胚部或破损处形成菌落,继而扩大到粮粒的局部或全部。这时粮粒上就就出现了“生毛”、“霉斑”等生霉现象。
其特征:生霉的粮食,籽粒发软,无光泽;发芽力显著降低或丧失,并有很浓的甜味、酒精味和霉味;重量损失和品质劣变严重,一般改作工业用粮或饲料用粮。
粮食收获后,粮食籽粒已与母体植株脱离,但其生命活动并未停止,仍为活的有机体,从生理上仍发生着新陈代谢,仍发生着呼吸作用。
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活的的粮油籽粒在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粮油籽粒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进行的。籽粒的生命活动取得能量不是靠空气中的氧直接氧化营养物质,而是靠内部的氧化与还原作用来取得能量的。无氧呼吸也叫缺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基质氧化不完全,产生乙醇,因此,与发酵作用相同。
1、什么是粮食的“四散”作业?
“四散”是指散装、散卸、散运、散储。
2、为什么要推广粮食“四散”储运技术?
与包装运输相比,粮食储运过程的散装化,可以加快粮食流通速度,提高流通过程中各个作业环节的效率,减少作业人员并减轻减轻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粮食流通费用,降低粮食成本和价格,减少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污染。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