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蒸发操作中,由于使用的蒸发设备和处理的溶液不同,对故障的处理方法也不同。下面列出一般氯化钠蒸发器的操作故障及处理方法,让大家熟悉常见故障,遇到故障时也能轻松应对!
1、高温腐蚀性液体或蒸汽的泄漏多发生在氯化钠蒸发器和管道焊缝、法兰、密封填料、膨胀节等薄弱环节。泄漏的直接原因多是开、停时热胀冷缩引起的开裂; 或因管道腐蚀造成进口变薄,开启或停止时因应力冲击而,造成液体或蒸汽泄漏。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使用前应进行氯化钠蒸发器检查、压力试验、泄漏试验和设备腐蚀的定期检查。
2、管道阀门堵塞。对于蒸发时容易结晶的溶液,往往会随着物料变稠而结晶,造成管道、阀门、加热器等堵塞,使物料无法流动,影响氯化钠蒸发器蒸发的正常进行。因此,盐泥要及时分离,定期清洗。一旦发生堵塞,下雨用加压水冲洗或真空抽吸来补救。
3、氯化钠蒸发器温度过高的排除方法
(1)可能是膨胀阀开得太大,进入氯化钠蒸发器的制冷剂过多,在蒸发器内不能完全蒸发。多余的液体占据了一部分换热面积,传热面积减少,吸入和蒸发温度高。膨胀阀的开度应根据制冷量适当调整。
(2)另一种可能是冷凝温度过高,提高蒸发温度,因为当冷凝温度升高时,压缩机压缩比增大,吸入系数减小,气体比容增大,导致蒸发温度升高。
4、蒸发温度过低
(1)可能是膨胀阀开度过小或膨胀阀堵塞。 那么进入氯化钠蒸发器的制冷剂太少,部分传热面积没有制冷剂吸热蒸发,排出的气体不足以满足压缩机吸气的要求。氯化钠蒸发器中气体的比容减小,压力降低,蒸发温度降低。标准是适当调整膨胀阀的开度。
(2)替代液体的冷媒量不足,进入氯化钠蒸发器的冷媒很少,导致部分表面积不能进行热交换。进入氯化钠蒸发器的制冷剂容易蒸发,但不能满足压缩机吸入要求,导致蒸发温度下降。制冷剂应按设计规范规定的量添加。
MVR 蒸发器与多效蒸发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低能耗、低运行费用;从理论上来看,使用 MVR 蒸发器比传统蒸发器节省 75%以上的能源;实际使用中 MVR 蒸发器的运行成本只有传统蒸发器的 50%(当物料不同时,能耗有所改变);
2、蒸发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所需空间也小。与多效蒸发相比可以减少 50%以上的占地面积;
3、仅需少量冷却水,可以节省 90%以上的冷却水,公用工程配套少。
4、运行平稳,自动化程度高;通过PLC、工业计算机(FA)、组态等形式来控制系统温度、压力、马达转速,保持系统蒸发平衡。
5、清洁能源,洁净环保。MVR 蒸发器以电为主,没有 CO2 排放的问题。
6、采用单级真空蒸发,蒸发温度低,特别适合热敏性较强的物料,不易使物料变性。采用低温负压蒸发(60~85℃),有利于防止被蒸发物料的高温变性。可以在 60℃下蒸发而无需冷冻设备。
7、人力成本低:仅需要数的操作工就能满足设备的正常运转
升膜蒸发器,也叫长管垂直蒸发器(LTV),或Kestner蒸发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被广泛应用,此后降膜蒸发器占据了主导地位。升膜蒸发器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其加热室由单根或多根垂直管组成,加热管长径之比为100~150,管径在25~50mm之间。原料液经预热达到沸点或接近沸点后,由加热室底部引入管内,受热沸腾后迅速汽化,所生成的二次蒸汽在管内高速上升,带动原料液沿管壁面向上呈膜状流动并蒸发浓缩,终在加热室顶部达到所需的浓度,完成液与二次蒸汽从蒸发器顶部进入分离器,实现完成液和二次蒸汽的分离。二次蒸汽在加热管内的速度不应小于 10m/s,一般为20~50m/s,减压下可高达100~160m/s或更高。
现在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各种废水物质越来越多,而且成分也变得更加难以琢磨,这也大大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废水处理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随着环境的恶化,我们的各种健康问题都开始显现出来,所以说治理环境,保护环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的环境治理科技是如今同行业当中较为***的,我们采用的是三效蒸发除盐技术,如果你对这项技术还不是特别了解的话,可以来看看小编关于三效蒸发除盐技术原理分析的介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