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色差仪内的密度检测公式或是使用分光密度计测量印刷行业中的油墨问题,计算公式都相同,只是测量的形式不一样,结果仍然是一致的。
油墨本身性质引起的使用密度值与厚度不正正比,而是呈现一种较为复杂的关系模式,而且还与纸张的大小有关。实验证明油墨的光密度D并不是因为油墨的厚度而增加的。这里存在一个饱和值,使用色差仪或者密度计检测,我们会发现当油墨厚度在10μ左右光强度开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其达到了饱和状态。设饱和状态时的密度值可写出下面的关系式
影响仪器测色的因素
非硬挺或表面有明显特征的试样:其伸入测试孔的量的变化使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偏差。那些表面有明显的特征如:网眼、起毛起绒、提花等都不适合。
含荧光试样:来自染料或荧光增白剂,其结果很难在仪器之间重现。
表面有光泽、闪光的织物。
试样内部色差(不匀):当色差仪测定的试样同色不匀时,需测定平均值,以达到一致能再现的测定结果。
需要测定大量的数据,以作选用视窗之需,其平均数应能在试样任意部位重复此种测均具重现性。
电脑色差值并非总是与其目测存在一致性。
人眼对色相的变化更为敏感,对低饱和度的变色能力远比在明亮鲜艳区为高(对彩度和明度比较宽容)。
例如有相同色差值的两对样品,如果其中一对的色差来自色相,而另一对来自饱和度或亮度,则有可能一对是合格的,而另一对是不合格的。
在实际应用中,虽然目光评定比较简单,但目测色差难以定量描述。仪器测试比较客观,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但样品的光泽有细微的变化时,色差值的变化就会很明显,实际应用中发现数据的重现性较差。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