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条件下,铬层表面的裂纹和孔隙不仅无害,反而能提高整个镀层体系的耐蚀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外对镀铬层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开发了更耐蚀性的微裂纹铬和微孔铬新工艺。
(1)微孔铬 形成微孔铬的是通过光亮镍取得的,即所谓镍封法(Nickel Seal)。在光亮镍中加人一些不溶性的非导体颗粒,如***钡、二氧化硅等,在促进剂的作用下,用压统空气强烈搅拌镀液,使固体颗粒均匀地与镍共沉积。镀铬时,在非导体颗粒上就镀不上铬而形成微孔铬层。这种工艺的关键是如何选择性能良好的促进剂,促进固体颗粒能均匀地分布在镍层中。不溶性非导体颗粒的直径应小于1μm。镍封层厚度为0.5~1.0μm。
(2)微裂纹铬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发了电镀高应力镍产生微裂纹铬新工艺。其方法是在光亮镍上再电镀一薄层(约 1微米)高应力镍,具有很高内应力的镍层,极易形成微裂纹,随后镀铬,铬层就形成微裂纹铬。铬层厚度为0. 25μm国外称为PNS (Pots NickelStrike}工艺。
在电镀加工生产线上,工件在电镀加工前进行的一系列前处理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镀层,那么化学抛光在整个前处理中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电镀加工前处理的化学抛光。
化学抛光是指在合适的溶液中,不使用外接电源,依靠化学浸蚀作用对工件进行的抛光。在化学抛光过程中,由于金属微观表面形成了不均匀的钝化膜,或由于形成了类似电解抛光过程中所形成的稠质黏膜,从而使表面微观凸出部分的溶解速度显着大于微观凹入部分,因此降低了零件的表面显微粗糙程度,使零件表面比较光亮和平整。化学抛光广泛应用于不锈钢、铜及铝合金等的抛光,还用于对一些零件做装饰加工。化学抛光可作为电镀加工前的处理工序,也可在抛光后辅以必要的防护措施而直接使用。
电镀层的选择原则
镀层的选择原则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被覆盖金属的种类和性质;
2)该金属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公差;
3)该金属零件的用途和工作条件;
4)镀层的性质和用途。
1、按基体材料选择
1)、不锈钢、轧制的磁合金材料以及镍铜合金等,一般不需要保护层;
2)碳钢、低合金钢和铸铁零件,在大气中容易被腐蚀,镀锌、镉后均需经过钝化处理;
3)钢制弹簧零件在镀锌或镀镉后需要进行除氢处理;
4)铜及其合金零件、湿热带使用的产品,应加以保护,一般产品可进行光泽性酸洗和钝化处理;
5)铝及铝合金零件,进行阳极氧化后,再用重铬酸盐封闭;
6)锌合金零件,采用磷化、钝化、电镀。
电镀层的质量检查评价标准
任何一种零件,在电镀加工完成后都要经过质量检查。电镀层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镀层的外观、厚度、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延展性、显微硬度、脆性、耐蚀性、耐磨性、可焊性等。虽然具体质量检查的内容因零件和镀层而异,但镀层的外观、厚度、耐蚀性和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是所有镀层都必须检查的内容。电镀层的质量检查方法和评判,各个***有各自制定的,也有统一的;不同的企业也制定有相应的企业标准。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