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件选材塑料的种类很多,但并非所有的塑料都可以电镀。
有的塑料与金属层的结合力很差,没有实用价值;有些塑料与金属镀层的某些物理性质如膨胀系数相差过大,在高温差环境中难以保证其使用性能。
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靶、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目前用于电镀的是ABS,其次是PP。另外PS PTFE等也有成功电镀的方法,但难度较大。
ABS/PC塑料电镀工艺流程
除油→ 亲水→预粗化(PC≥50%)→粗化→中和→整面→活化→解胶→化学沉镍→镀焦铜→镀酸铜→镀半亮镍→镀高硫镍→镀亮镍→镀封→镀铬
电镀层的质量检查评价标准:
一、镀层的外观
镀层的外观是任一零件、任一镀种都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通常,镀层的外观是在自然光照下直接用肉眼观察的。其内容包括锻层的宏观均匀性、颜色、光亮度、结晶状况和宏观结合力等。一般来说,镀层除应有其特有的颜色和光泽外,还应均匀、细致、结合力好,不允许有、条纹、起泡、起皮、毛刺、结瘤、麻点、烧焦、开裂、剥离、脱落、不正常色泽或漏镀等。但对于挂镀件,一般允许挂钩处有轻微缺陷。
二、镀层的厚度
要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零件表面的镀层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常用的镀层厚度测量方法包括***性和非***性两大类。***性测厚法包括阳极溶解库仑法、金相法、溶解称重法、液流法、点滴法等;非***性测厚法包括机械量具法、磁性法、涡流法、β射线反向散射法、x射线分光法等。采用这些方法测量镀层的厚度时请参照相应的。
工程师或设计师在产品电镀前应考虑到的点有:
1. 在电镀加工工艺中嵌入零件。由于电镀涉及部件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因此暴露于电镀***对成品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零件嵌套将导致成品表面缺乏粘附或覆盖。
2. 关键零件尺寸的公差应以电镀厚度为准。这也意味着应该考虑整体装配。
3. 完成的部件会暴露在环境中。这将有助于确定部件耐腐蚀或重复磨损循环所需的镀层厚度。
4. 因为电镀涉及使用电流来引发工件表面的反应,工件的总体几何形状将影响工件表面的电流分布(通常称为电流密度)。电镀层往往积累在诸如尖角,弯曲或螺纹之类的部位上。存在可以防止发生此问题的电镀过程。
5. 电镀溶液(表面处理或电镀浴化学物质)的排水,使得部件的内表面被充分地覆盖,并且电镀将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对于某些部件,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增加了一个漏孔。
6. 预期用途和要求的特性(例如导电性,低摩擦,高强度和耐腐蚀,耐磨等)。这些标准应该足以应用于完成每个特定部件的金属类型。
电镀面积统计
电镀产品种类繁多,工件尺寸、复杂程度、镀种类型等不同给面积统计带来诸多困难。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计件法、物料衡算法和类比法。
计件法,通过详细统计电镀工件各种类型的数量、规格,以此计算单件电镀面积,综合得到电镀面积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S=ΣSi·Ni
式中:S为金属镀层的面积,dm2;
Si为工件i的金属层面积,dm2/件或dm2/挂;
Ni为工件i的数量,件或挂。
物料衡算法,即根据金属基进入镀层的质量,通过镀层厚度和金属的相对密度等进行推算电镀面积,推算公式为:
S=100m/δ·d
δ为金属镀层的厚度,μm;
d为金属镀层的相对密度,g/cm3;
m为镀层质量,g。
类比法,也就是参考其他同类企业的统计数据,根据镀种、电镀方式、电镀线大小、产品种类等,寻找类似企业、类似电镀线进行产能的估算。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