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性能并不是我国可降解塑料发展的瓶颈,制造成本才是决定可降解塑料能否市场化替代传统塑料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品类中,PLA、PBAT凭借优异的性能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未来有望成为市场的主品,是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PHA性能表现优异,但目前制造成本太高,应用范围有限,未来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其应用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宽。
近几年,更多的城市出台并实施了垃圾分类和新的限塑政策。于是,彼此间寒暄的话题就时常以垃圾开头。
自 20 世纪初起,塑料的发明及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并且愈发依赖。然而,大量的塑料制品也带来了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世界自然会于2019年发布的报告《通过问责制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显示,由于塑料循环利用的不足与有效管理机制的欠缺,75%以上的塑料成为了废弃物,其中1/3 已经变成塑料垃圾流入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系统特别是海洋造成日益严峻的污染。

2019年我国农用塑料薄膜用量达到240万吨,大规模的地膜使用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薄型化成本降低的同时,带来了地膜使用后难以回收和“白色污染”。残膜平均100kg/公顷, 新疆地区平均265kg/公顷,高达到597kg/公顷。10年地膜残留262kg/公顷,15年残留350kg/公顷;20年残留430kg/公顷。解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限塑令”的颁布,为解决农地膜残留明确了依据,明晰了标准,同时也提升了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