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上海从今年元旦起开始推行 “限塑令”。除了布袋、纸吸管等塑料替代品之外,可降解塑料袋在超市、快递、外卖中大量出现。不过,究竟怎样的“可降解”才是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呢?
长期从事生物可降解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同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任杰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塑料制品声称“可降解”或“添加了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实则是鱼目混珠的“伪降解”。这些塑料制品因无法完全降解而产生的微塑料,对环境危害更甚。对于生物降解产品,***已出台相关标准,并发布了统一的“双J”标识,市民在选购时可作为辨识标准。
“生物可降解”认清“双J”标识
说到“可降解”,市面上的塑料袋又有光降解、氧化降解、生物可降解、全降解等种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才代表了真正有利于环境的“降解之道”呢?任杰介绍,按照,目前只认生物可降解,其它降解都已取消。
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去年9月发布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分类与标识规范指南》,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图形标识为“双J”,消费者可以此作为选购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标志。
任杰说,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淡水环境、特定条件下(如堆肥化条件、好氧或厌氧消化条件),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其矿化无机盐等的塑料。
根据该指南,可降解塑料必须没有生态毒性,即可降解产品堆肥化后,堆肥对植物的出苗生长或动物(比如蚯蚓)的存活不能产生影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